黃帝內經
所謂氣學中醫,就是圍繞着氣的概念去學習中醫。我通過前半生的學習和積累,充分認識到中國古代文化的核心就是氣學文化,也可以叫做神氣文化,只有把氣和神充分了解,中醫才可以學,中華文化才可以繼承。
這次我也是以氣為核心,一以貫之地從基礎理論開始講起,然後要講整個診斷、開方、臨床。我將系統性的、零基礎教學,漸次讓大家走入氣學中醫的殿堂。
by 大千老師
因為溯源深厚,大千老師與中醫結下不解之緣。早年由易入醫,利用周易的道理學習中醫,最終了解到中醫的核心在於神氣文化。
大千老師現在也快到知天命之年了,正好對他的前半生整個的學術做了一個總結,也積累了很多寶貴的經驗,他希望把這些寶貴的經驗和對中醫的理解告訴大家,能夠傳承下去。
針對大家關於中醫方面提出的問題,大千老師一一做了詳盡解答,大家可藉此感受一下大千老師的講課風格。
問:神氣都是看不見摸不着的,有些抽象,我們小白能學會嗎?
答:有志者事竟成,這次我下決心講授中醫,那麼就會考慮大家沒有任何的中醫基礎,甚至沒有任何古文基礎,在咱們基礎教學過程當中會不斷地加入古文教學。
咱們這次古文教學的藍本是《尚書》,《尚書》是五經之一,詩、書、易、禮、春秋,裡面的書就是尚書。書是古文的雅文,如果尚書你能讀懂,基本古代的書籍、古文你都能讀懂。
尚書
中醫之所以難學
第一,你們的思維扳不過來,你們是線性思維和邏輯思維。而中醫是象形思維、全息思維和感性思維,非常不一樣,如果你始終抱着我要學一個一個知識點,用線性思維和邏輯推導的方式去學中醫,那麼你永遠學不會,誰來教也教不會。
第二,中醫之所以難學,是教你的人他就不懂中醫,從氣學的角度考慮中醫,我覺得現在真正懂中醫的人極少,甚至沒有。他們自己都沒有讀懂,你覺得他教給別人,別人能懂嗎?
讀懂中醫,就相當於參悟、開悟一樣,需要極高的智慧和機緣。我捫心自問,我讀懂了,我希望這個好東西可以傳承下去,我把我理解的《黃帝內經》《傷寒論》《本草經》,通過咱們系統的教學,哪怕你是個小白,只要你認真聽講,我相信我能給你講明白。
問:《黃帝內經》是上古文明傳下來的,那還適不適合現代人或者未來的人呢?
答:人到什麼時候,教他語言他都能學出來,狗,誰教他,它也只會汪汪叫。所以無論什麼時候,只要有合適的機緣,有人教你,你就能學會。
像《黃帝內經》裡面有的說法,如果用現代解剖學來看,好像不符合實際,比如:
“肝生於左,肺藏於右”,肝明明是在我們右上腹部,為什麼會說它生於左呢?
還有“心佈於表,腎至於里”,難道心在我們的表面嗎?
古人不會蠢到認為心在表面,同樣,古人也不會蠢到認為肝臟就在左邊,他只是通過這個來強調一下,五臟氣機的生成規律。
肝氣升起來之後,由於地球的自旋產生了左旋,所以叫“肝生於左”;
人整個的能量噴泉,由心臟噴到表面來,所以叫“心佈於表”;
腎臟要把所有的氣機收納回去,所以叫“腎至於里”。
張景岳也說過這個問題,他悟到了五臟不獨是五臟,五五二十五臟,每一個臟器中又分五臟,也就是人四肢百骸,38000毛竅,所有的細胞組織裡面都各有五臟,也就是有五種氣機。
氣機,一葉知整個大千世界,所有的這些都是全息的,都是具足的。同樣,因為細胞也具足了我們身體的整體,所以咱們的相學、望聞問切,看你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它都代表了你的全息。
所以這個肝肺所說的是我們人體氣機,它是這樣左旋的,哪怕是我們的一個細胞,還是我們的臟腑,還是我們人體整體的氣機,都是這樣運轉的。
《黃帝內經》里始終在講氣,他從來不說肝臟,他說的是肝氣,肝氣上亢,肝氣向上,肝氣、脾氣、心氣、肺氣、腎氣,它總是在臟器後面加個氣字,就代表它是從氣的角度、氣的境界看待我們身體的每一個零件。
所以不以氣學為角度去學習的話,就很容易流於表面,會學得僵化。
如果大家愛好中醫,想系統的學習中醫,想自己用中醫解決家庭常見疾病,可以在評論區說說您的看法。我們客服人員會進一步詳細地給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