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打掃屋子,是為了保持清潔;我們保持自律,是為了避免自己懶散;我們既要高效工作,還要注意合理休息;而科學飲食,是為了保持身體健康。
你可能不知道,以上這些就是我們在做功。
《熵減法則》告訴我們:如果不向外吸收能量,一切生命就會逐漸衰弱,直到死亡,這是熵增。而生命的過程就是持續對抗熵增的過程。
本書的作者是何聖君。
熵是表示某些物質系統狀態的一種量度。熵增過程在物理學上,是一個自發的由有序向無序發展的過程。
負熵就是熵減少,是物質系統有序化、組織化、複雜化狀態的一種量度。
早在1944年,物理學家薛定諤在他的著作《生命是什麼》中,就把“生命是非平衡系統並以負熵為生”列為基本觀點。
熵增讓所有事物都在向著無序發展。為了保護自身不受侵蝕,一切生命促進生存與繁殖,不停地吸收能量,保持機體代謝,不斷持續分化,這是熵減。熵減是熵增的對立面,只有不斷熵減,世界上所有的生命才能從無序變成有序。
《熵減法則》從認知負熵、情緒負熵、財富負熵、身體負熵、溝通負熵、行動負熵六大維度,幫助我們構建熵減的生活方式,對抗無序的人生。
熵減就是因為有效能量的增加而導致功能增強。有效能量可以做功,無效能量是無法再利用的能量。
因此,我們要持續做功,才能對抗無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