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史話-遼陽歷史的變遷

定都遼陽東京

遼陽東京城八角殿遺址

薩爾滸大戰之後,楊鎬被革職問罪。明朝熊廷弼遼東經略,坐鎮錦州,略兵瀋陽。熊廷弼罷免敗將,練兵造甲,築城布防。

努爾哈赤朝服像

泰昌元年, 公元 1620年(即後金天命五年),因閹黨魏忠賢陷害,明朝罷熊廷弼遼東經略,任袁應泰為遼東經略。瀋陽乃明朝遼東重鎮。明天啟元年-後金天命六年-公元 1621年,努爾哈赤採取“挖土填壕”之策進攻瀋陽獲勝。瀋陽二位總兵賀世賢、尤世功)戰死。遼陽總兵陳策、海州總兵童仲揆、遼陽副將周敦吉、海州副將秦邦屏赴援瀋陽,皆戰死。遼陽總兵朱萬良、遼陽副將姜弼赴援瀋陽,因瀋陽城破而返。攻佔瀋陽三天後努爾哈赤進攻遼陽,採取“兩翼強攻”之策獲勝。遼東經略袁應泰自殺,巡案御史張銓被俘處死,遼陽五總兵(楊宗業、侯世祿、朱萬良、梁仲善、李秉誠)、遼陽副將姜弼戰死,遼陽三監司(高出、牛維曜、胡嘉棟)、近陽督餉郎中傅國縋城而逃。遼陽城破。努爾哈赤乘勝前進,大舉攻破遼南金、復、海、蓋等大小70餘城。

沈遼之戰是明朝與後金三大戰役之一(另有薩爾滸之戰、松錦之戰),是明朝與後金政治形勢的轉折點,權力機制的變換點。從此,明朝在遼東統治結束,後金在遼東統治確立。遼陽乃明朝遼東首府,關外重鎮,是東北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

明天啟元年-後金天命六年-公元 1621 年,後金遷都遼陽,定為東京。

努爾哈赤幽弟殺子-東京陵所葬人員

關外清陵之東京陵

汗三弟舒爾哈齊滿語,意為小野豬皮),努爾哈赤之副手,後金二號人物。英勇善戰,功勛顯赫,賜號達爾汗巴圖魯,封和碩貝勒,追封庄親王,謚號庄。多次以都督身份代兄進京朝貢。萬曆二十三年(1595),對財產禮品分配表示不滿;萬曆二十五年(1599),被當眾怒斥;萬曆三十五年(1607),被削奪兵權;萬曆三十七年(1609),被抄家奪爵並被幽居黑扯木;同年,子阿什布被殺,部將武爾申被燒死。萬曆三十九年(1611),暴卒。時年48歲。

關外三陵之永陵

汗長子褚英,智勇兼備,戰功卓著,賜號洪巴圖魯、阿爾哈圖土門,封廣略貝勒。萬曆四十年(1612),受命掌管國政,實為監國太子。褚英胸襟狹窄剛愎自用,引起四大貝勒和五大豆不滿。萬曆四十一年(1613),以“居上不謙”之罪被幽禁。萬曆四十三年(1615),以“詛咒父汗”之罪被處死。終年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