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這樣的名次有意義嗎

記得以前有句話叫有第一就爭,就紅旗就扛,這句話本身沒問題,就是鼓勵大家爭先創優。


是不是什麼事都要這樣,事事都要爭第一呢?未必是這樣,要看什麼事,有些事關榮譽、集體的大事就要爭第一,有些事完全沒必要,這麼一說,可能馬上會有人反駁,這不是光榮傳統嗎?怎麼能把這一條丟了呢?

要說的不是這意思,爭第一的優良傳統絕對不能丟,但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該爭的必須爭,不該爭的就沒必要爭,或者是不能去爭。下面的這件事,打死也不能爭第一。

什麼事呢?就是當下大學生的生活費問題,有人給列了幾個檔,最低檔為每月1500元以下,往上依次為1500元至2000元,2000元至2500元,2500元至3000元,3000元至4000元,4000元以上等。為此,不少大學生還感慨,給家裡要生活費太難了。

有的家長也聰明,如今在和孩子交流時很簡單,看到孩子的微信,都是直言,要多少錢?聰明的孩子也都很懂事,看到這樣的信息馬上美言幾句,錢到賬之後就消停一段時間,什麼時間沒錢了又是這套嗑。正如有的家長所言,年年歲歲錢不同,歲歲年年錢不少。

一看到這事,有的家長和學生就明白了,就知怎麼回事了。對於家庭條件好的來說,保障孩子生活費不是問題,每月都能按時給孩子支付,用不着孩子一遍又一遍地催。

然而,各家的情況不一樣,有的每月給孩子保障生活費也是很困難、很費勁的,孩子在學校可能感覺不到,家長為了給孩子掙夠生活費,是使勁勒褲腰袋,而且還是沒黑沒白地打工加班,只為給孩子按時保障好生活費,不讓孩子在生活上受到委屈。

有的孩子很懂事,知道家裡的情況,在生活費上省吃儉用,能省則省,有的還打點零工用於補貼自己,以減輕家庭的壓力。而有的孩子卻不懂事,盲目攀比,看別人怎麼花也怎麼花,有的還非要去爭取高位,要往3000元檔、4000元檔努力,有條件的無可厚百,沒條件的豈不是禍害父母嗎?父母在家掙個錢容易嗎,有的相當的不容易,在外打工受盡很多苦,孩子們都不知道,只知道要錢,不按時給錢有的孩子還耍性子、酸臉子,要說這樣的孩子真的是點懂事。

即便家庭條件好的,也不要在此方面比高低,也要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把錢用在正地方,減少不必要的開支,把心思用在學習上,用在提高能力素質上,追求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不能老是比服裝、比瀟洒、比消費,這樣讀大學還有什麼意義。


一句話,類似消費方面的問題沒必要比,絕不可爭最高層次,要爭爭學習的第一層次,爭獎學金的第一層次,爭入黨的第一層次,這是正能量。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不妥之處請指正。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和更多的人。對此話題感興趣的師友們可關注、可轉發,可在下面留言、探討、討論與點評。謝謝!

注:圖片來自網絡,與文章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