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粉怎麼研磨?龍團鳳餅需加水十二杯帶水研磨,是水磨茶粉


追尋宋人留下的文化印記,

探尋宋式點茶的美妙瞬問。


《貢茶錄》記載:“龍園勝雪:竹圈、銀模,方一寸二分。水芽,十六水,十二宿火。正貢三十銙,續添三十銙,創添六十銙” 。


《北苑別錄》記載:“研茶之具,以柯為杵,以瓦為盆。分團酌水,亦皆有數,上而勝雪、白茶,以十六水,下而揀芽之水六,小龍鳳四,大龍鳳二,其餘皆以十二焉。”

研茶的工具,用柯木為杵,以瓦盆為臼。茶經擠榨的過程,已除去膏汁,因此研茶時得加水研磨。唐搗茶、宋研茶都是用水。

帶水研茶,其工藝特徵相似於現代的水磨糯米粉。植物可食部分經帶水研磨,會變得更加細膩,爽滑、綿糯。茶葉帶水研磨,一邊研一邊水份蒸發,再添水研磨。


《宣和貢茶錄》記載,根據茶品需十二至十六次加水帶水研磨方可,謂“水磨茶精”。其原理是將茶葉中不溶解於水的果膠、纖維素等物質,在高於凝膠溫度低於糊化溫度的條件下進行物理改性,成為可溶於水的膳食纖維和糖類,在點茶時參與沫餑迅速產生和浚藹凝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