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保衛雪蓮冰塊,要求雪糕明碼標價,將對雪糕行業產生哪些影響


看這個新聞時還很疑惑,結帳時是發現雪糕價格貴直接說太貴了,再放回去就完了,為什麼覺得貴還非要結帳?

一般會定期去小超市批點雪糕放到冰箱里,經常會出現,在結帳時某個雪糕特別貴,動動就是8、10塊,還有20、30塊的價格,我都是直接挑出來說太貴了,這幾個不要。20、30塊錢什麼概念,一斤排骨才多少錢。一箱可樂、雪碧才30、40塊。在一般飯店裡能點個下飯的肉菜。


雪蓮冰塊這個東北人沒看到過,沒什麼印象,我最喜歡吃的東北老冰棍和拔拔涼都是0.50元,10個才5塊還能贈送一個。一般挑的雪糕2、3塊就可以了,貴的才5塊,再貴的,基本不用考慮。在這種事上從來不會考慮面子,萬一挑到貴的,一看價格,一定會說換一個或者這個太貴了,不要。


不過現在很少買雪糕,真是熱了,大都是買瓶飲料。高價雪糕從來不在我的選擇範圍內,再貴的雪糕也跟我無關,不買就是。



後來看了非常多的回復,發現很多網友購買的場景跟我完全不同。我在東北,一般很少在超市買雪糕,大都是在小區門口的小超市批一些雪糕。小超市人少,基本沒人排隊。而且不會買太多東西,所以結賬時一般都會看着掃碼,一旦發現價格太貴,立刻說一聲,這個太貴了不要,然後把貴的雪糕拿出來放回冰櫃,非常方便。


大超市裡雪糕冰櫃外面到是有價格標籤,但問題是標籤太多沒辦法跟雪糕對應,還是不知道哪個雪糕多少錢,只有結帳時才能看發現。除非把價格標在雪糕外包裝上才能看清楚。


還有一點是東北的低價冰果雪糕很多樣,5塊以下有幾十種吧,一般都是2、3塊,5毛的都有好幾種,1塊的也不少。去年和今年才有10、20、30塊貴一點的雪糕,一般都放到單獨的冰櫃里,平價的雪糕是集中放一起,很少挑錯,所以沒這個感受。


偶爾挑個不認識的雪糕都會問下老闆,這個多少錢,發現太貴就直接放回去。


發現有非常多的網友的購買場景是:

1、很多人購物不是單單只買一支雪糕。買了一堆東西,然後順便買了一支雪糕,結果結賬時,一起算進去了,結完賬一看賬單,一支雪糕幾十塊

2、一購物車的東西,算了一半了,後排還一堆人排隊,才好是幾十

3、帶着小孩子、親屬、朋友,隨便選了一個,立刻就打開包裝,咬了一口,

4、你挑雪糕,放回去,來來回回好幾次發現都很貴的時候[捂臉]最終沒有平價雪糕可買

5、一個冰箱里,看着都差不多,這個60,這個才4塊,結賬時才發現

6、結帳時顧客出示付款碼,直接掃碼的,付款之前不知道個別賬單,只知道總體賬單而已。只能回家後自己挨個加減計算。

7、很多人臉皮薄,超市裡雪糕櫃和收銀台距離很遠,你已經排隊一會了,結賬的時候才發現貴,一是不太值得離開隊伍,二是雪糕放半天都快化了,自己也不好意思拿出來半天再給人放回去。等回到家再想想才覺得很虧

8、小孩拿了個鍾薛高直接吃,家長一結賬二十多,但又不能塞回去

9、廣州有雪糕櫃組團賣,一大片雪糕放在一起,好幾個不同的柜子。 湊足10個8.5折, 每個柜子打開挑1,2個湊齊10個,你去結賬,突然發現8.5折後是80多塊,可以放回去。

10、有的收銀員會先刷,手一攤:已經刷了,不能放了/已經錄入機器了/已經打單了,

11、要麼就是雪糕不讓放回去,甚至有的超市冰櫃甚至就在收銀台旁邊,他就不讓你放,照樣給你記單,除非你刷卡之前專門問,否則絕對不知道這玩意值多少[捂臉]也沒法及時走

12、全家便利店里,自動掃碼的機器,我拿一個一掃,15,再換一個,35。然後我直接對着價目表一個個看名字,看了十分鐘,嗯,整個冰箱里最便宜的就是15


然後我才發現,南北方購買場景差別太大了,在北方誰家冰箱里沒有幾個雪糕啊,在我的購買場景中不需要排隊,不在大超市買雪糕或者一次買好多東西批量結帳、另外東北便宜的雪糕也比較多,沒看到留言之前,都不知道現在南方雪糕的價格都這麼離譜,便宜的雪糕完全看不到或者越來越少。


在南方買雪糕的坑真的不少,支持明碼標價。最好是把放雪糕的冰櫃用小籃子做成一個個隔間這麼難?1元區,3元區,5元區,標記清楚,


要是能直接要求廠家把價格印到外包裝上最好,但印完之後,估計銷量會暴跌,普通人才不會買價格昂貴的雪糕。



你在買雪糕時,遇到過哪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