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雪糕1個小時不化?應看到熱議背後的真實訴求|荔枝時評

文/張田勘

  (作者張田勘,荔枝新聞特約評論員,學者,媒體人;本文系荔枝新聞客戶端、荔枝網獨家約稿,轉載請註明出處。)

  室溫31度,雪糕放置1小時竟然不融化?近日,某品牌雪糕引發爭議。對此該雪糕廠商回應稱:這款產品配方中主要成分為牛奶,稀奶油等,產品本身固形物含量達到40%左右,除原料本身含少量水外,配方未額外添加飲用水。為在貨架期內保持產品的良好風味和形態,產品僅使用極少量的食品乳化增稠劑,均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標準添加,可放心食用。

  廠家的回應是及時的,但是其中提到的食品添加劑是否符合國家食品衛生標準,還需要有關方面調查核實之後才有準確的答案,不能以廠家自行解釋為準。同時,消費者提出了問題,相關部門也應迅速反應,及時調查並發布結果,這對於社會來說才是多贏的局面。

  不過,為什麼一支雪糕化不化的小事,會引發這麼大的爭議呢?恐怕這背後還蘊含了一些其他不滿情緒。

  在人們的記憶中,曾經幾毛錢甚至幾分錢一根的冰棍就足以讓人們滿足。冰棍真甜,進口真涼,吃冰棍真是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光之一。

  但是,現在的街邊店裡,幾塊錢的雪糕已經難尋蹤跡,一些看起來不起眼的雪糕價格也在10元以上,以致有了“雪糕刺客”的說法。人們以此來戲稱那些“天價雪糕”,其貌不揚,靜靜“潛伏”在冰櫃里,等待結賬時狠狠“刺”一下你的錢包。

  這次被吐槽的雪糕品牌最高66元一支,也被稱為雪糕中的“愛馬仕”。既然是雪糕中的精品,就要經受得起消費者的挑剔,正所謂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對於高價雪糕,消費者當然要懷疑它是否值這個價,遇到可疑之處,就必然格外關注。尤其是,本來心理預期只要幾元的食品,現在卻要以數倍價格購買,到底是否物有所值?

  消費者對高端品牌的嚴格要求,甚至是拿着放大鏡挑瑕疵,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行為。人們對於高端產品,不會覺得只要符合國家標準就行了,而往往有更高的要求。比如,消費者願意花高價買雪糕中的“愛馬仕”,既買的是面子,也買的是放心,也就是更健康、添加劑更少的產品。如果高價雪糕中還含品種多、含量高的添加劑,就相當於人們花高價買綠色產品(有機食品)卻買到了普通產品一樣,難免有上當受騙的感覺。

  因此,在這場“雪糕不化”風波中,人們既想知道雪糕室溫下不融化的真實原因,也是想證明這款雪糕是否貨真價實。假如產品真的有問題,那就應該剝下這類高價雪糕的馬甲,讓廣大消費者不再花冤枉錢。

  其他高端商品也是一樣,消費者對其中的污染物、微生物、添加劑,外觀、顏色、味道等,都會嚴格“挑刺”。這種更嚴格的標準並非無理取鬧,反而能促進市場上的商品更加質價相符,倒逼廠商更加關注產品質量,而不是把錢都花在營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