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來信666:“正向驗證”是我們的本能

在探索、尋找準確信息的時候,我們會下意識地去滿足“自己是正確的”想法,並搜尋能支持自己立場的證據。


以Peter Wason的著名實驗為例,一共有4張牌,牌的一面是字母,另一面是數字。如果想驗證這一假說:牌的一面是元音,那另一面則是偶數,應該翻開哪幾張牌?

大多數人會明面上選帶元音的牌,比如第一張“A”;然後再翻開第二張“2”,先驗證A的反面是不是偶數,然後再驗證2的反面是不是元音。這是因為我們習慣用“正向檢驗”的方法對待問題,我們會先檢驗假設正確的結果,而不是去尋找推翻假設的結果。

我們應該驗證的是第4張“7”,因為如果7的背面是元音,那“元音的背面是偶數”的假設就已經不成立了;如果7背面不是元音,那麼就需要再驗證第1張“A”。因為我們要驗證的不是“偶數的背面是元音”,所以我們不需要管第2張“2”。

習慣正向檢驗是我們的本能,但這一點也會被人利用。

比如,算命的郎中,大家都說他很准。他說了一堆我們過去的事,我們會自動去記憶里搜尋與之匹配的信息,然後發現他確實很准。

比如,某些薦股大師會故意給自己包裝得很厲害。我們去看一下他推過的某些股,會發現他說的十之八九基本都能應驗。

比如,所謂的暢銷書《優秀到卓越》歸納了一些關於優越上市企業必備的基因,然後我們用這些基因去套當前最優秀的企業,發現他們或多或少都具備這些要素。

結語。

①我們會忽視“正向驗證”的盲區,但也可以反過來利用這一點。要讓別人相信我們,可以先樹立一個正面形象,接下來對方就會本能地去驗證“他是好人”假設。

②對某些重要的事情,需要進行反向驗證。不妨去找一個已知的江湖騙子,看看他是不是也具備“大師們”的這些特質?找一些破產的企業,看看它們是否也具備《優秀到卓越》的基因?


祝大家生活愉快。

更多文章歡迎關注公眾號99Deg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