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六月初一,2022年下半年是旱是澇?看看六月初一農諺就知道

陰曆六月初一,在有些地方稱為“過小年”,也有部分地區稱為“新麥節”。民間關於六月初一,流傳着很多說法,比如,通過六月初一當天的天氣情況,來預測下半年是旱是澇,具體內容有哪些?預測準不準?本篇內容,筆者就通過諺語詳細說說,大家看完後就有答案了。

  • “六月初一晴,牛草搭涼棚”

這句諺語從字面意思解釋,如果六月初一是晴天,那麼當年的牛草都用來搭涼棚了。延伸一下,以前的人們,喂牛基本上都是用來耕地,而牛的食物主要是草,草在當時的情況下也比較珍貴,不會放任牛隨便吃。

涼棚指的是牛乘涼的棚,在食物匱乏的情況下,還用牛草來搭涼棚,說明溫度非常高,不惜用珍貴的食物來降低牛棚的溫度。

換個角度來說,如果六月初一是晴天,當年後半年溫度較高,說明降雨較少,以晴天為主,田間也很容易發生乾旱。

  • “六月初一動了流,七十二暴到中秋

這句諺語大家聽到的比較多,其中“流”指的是下雨,“暴”有暴雨的含義,也可以說降雨較多。因此,這句諺語的意思是說,如果六月初一當天下雨了,那麼往後的降雨會多一點,從六月初一到八月十五中秋節,中間會有72天的下雨天氣,兩者之間總共才間隔75天,如果72天都有降雨,顯然不太可能。

實際上,這句諺語通過誇張的說法,來說明六月初一有降雨,那麼後半年降雨較多,有澇害的風險。

  • “六月初一下一陣,放牛娃子淋成病”

這句諺語所表達的意思也很好理解,如果六月初一下雨了,哪怕是陣雨,放牛的人也會淋成病。要了解2個問題,其一,以前人們種地,主要靠牛來耕地,而人們小時候,一般都會去放牛,哪怕上了學,放學後也會去放牛。

其二,至於為何會淋成病?並不是說六月初一當天下雨造成的,它所表達的意思是說,往後的時間,降雨較多,而放牛娃子出去放牛的時候還沒下雨,放出去之後就開始下雨,然後就需要及時趕回家,次數多了,也就淋成病了。

因此,這句諺語所表達的意思,和第二句有類似之處,如果六月初一下雨了,那麼後半年降雨相對多一些,增加了澇害的幾率。

通過上述3句農諺,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如果六月初一是晴天,後半年晴天較多,或出現乾旱。相反,如果六月初一是雨天,那麼後半年雨天較多,或出現澇害。這就是農村老人們常說的六月初一能預測旱澇的原因。

從現在的社會來看,這種說法並沒有科學依據,天氣是晴天還是雨天,屬於發生在大氣中的自然現象,和多種因素有關。至於乾旱或澇害,也沒有多大的關係。古代的人們為何特別關注旱澇?其實,和農業種植技術有關。

在以前的社會,沒有便利的灌溉措施和排澇措施,如果遇到長時間無降雨的天氣,田間乾旱比較嚴重,農戶們也無法去澆水,莊稼的產量也就上不去。同理,如果當年降雨較多,田間出現積水比較嚴重,也只能看着莊稼泡在水裡。不論乾旱還是澇害,農戶們都沒有特別好的辦法,只能接受減產的事實,也就是大家常說的“靠天吃飯”。

而如今的社會,種植農作物時,田間的灌溉條件和排澇條件都已經成熟,如果遇到長時間無降雨的天氣,田間出現了乾旱,農戶們就會及時去灌溉澆水,保障農作物對於水分的吸收。同理,如果遇到連續的降雨天氣,田間出現了積水,也會做好排水工作,儘快把田間的積水排出去,把影響降到最低。

所以,如今的人們對於六月初一預測旱澇的說法已經不感興趣,想知道後續的天氣,都會查看天氣預報。

今日六月初一,查詢今日天氣預報,降雨區域不少,其中,吉林東部、遼寧東部、山西東部、京津冀、黃淮東部、江淮東部、西南地區南部、川西高原南部、江南北部和西南部、華南西部、西藏東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中到大雨。如果按照上述諺語的說法,今年後半年,這些地區就一定會發生澇害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總結來說,按照民間流傳的諺語說法,六月初一是晴天,後半年或出現旱災,六月初一是雨天,後半年或出現澇災,對此大家怎麼看?

今日六月初一,我們這裡是雨天,你們那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