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這6個地級市,已經是中等城市,為何不能晉級大城市?

根據湖南十四五城鎮化規劃,提出將建11個中等城市,其中有6個地級市上榜,分別是郴州邵陽益陽懷化永州婁底

什麼是中等城市呢?中等城市是指城區人口在50-100萬規模的城市,那麼問題又來了,什麼是城區人口呢?

城區人口是指市轄區下轄街道、社區的常住人口,這是統計學上的概念。當然城建部門對於城區人口有着不同的定義。

如果是縣城,自然指的就是街道下屬社區的人口。

在我國區與縣市、街道與鄉鎮、社區與村,雖然都是同級,但表達的含義卻不同,所以就有統計學上的不同。

湖南的這6個地級市,被明確為中等城市建設名單,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中等城市屬於我國城市體系中等偏下的層級,上面是大城市,下面是小城市。對於縣市而言,能夠建成中等城市,當然是好事,這說明實力比較強。

但是對於地級市而言,如果省級目標只是中等城市的話,則說明綜合實力並不是太強。

其實仔細分析一下,這6個地級市,可以發現一個共同的現象。根據2021年城建統計年鑒,這6個地級市的城區人口都已經超過50萬,進入中等城市行列了。

前面說到過,城建統計年鑒與統計部門人口普查時,對於城區人口統計口徑其實是有差別的。城建統計年鑒,採納的是建成區人口,這個比城區人口統計更嚴苛。

但是對於地級市而言,這兩個統計口徑變化不會太大,數據基本是吻合的。

這6個地級市已經是中等城市了,為何湖南對其目標依然是中等城市呢?因為他們不能晉級到大城市行列。

首先,湖南這份規劃是到十四五時期的,也就是2025年。而很多省份的規劃都是遠景規劃,一直到2035年的。

我們知道對於地級市而言,城市的擴張絕非易事,這幾年雖然很多農村鄉鎮人口到地級市城區買房,但自住的人並不多,大多數還是要去南方打工。

地級市可以吸引人口,但是留不住人口。而常住人口的核算,必須要在當地住滿半年才可以,所以城區面積擴大了,但人口並未增加多少,就是這個原因。

其次,地級市還面臨省會城市的人口虹吸。縣鄉的人口向地級市轉移的同時,地級市的人口也在向省會城市、一線城市流動,而且比例還比較大。

所以,對於地級市來說,城區人口的增長幅度是比較緩慢的。比如長沙一年可以凈增10-20萬人,而對於一般地級市來說,能夠增加二三萬人,已經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了。

當然,以上都是宏觀上的原因,現在說一下這6個地級市自身的原因。

第一、區位優勢不好。我們知道湖南的地形比較簡單,東部區域是平原,而且處在發展主軸上,交通環境、產業聚集都比較有利,具體來說就是岳陽-長沙-衡陽之間的城市,發展機遇會佔優。

而這6個地級市,其中懷化屬於湘西,是湖南的經濟薄弱區。益陽、邵陽、婁底、永州屬於湘中,屬於不溫不火的地區。郴州雖然位於湘東,但不在發展主軸上,而且地處湘粵兩省交界的山區,同時還要受到珠三角的虹吸,也不是太理想。

第二、經濟總量普遍不高。GDP可以從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經濟發展水平,縱觀這6個地級市,最高的郴州市2770億,還算不錯。婁底和懷化都低於2000億,其餘的都在2000億左右。

城市經濟其實就是工業經濟,因為人口需要大量的就業崗位,城市的公共配套設施建設,需要工業稅收提供保障。

第三、部分城市人口總量不高。根據湖南省的七普人口數據,這6個地級市中人口總量最高的依然是郴州,達到了467萬,最少的婁底是383萬。這些地級市大多所轄縣市區多,縣市人口佔了絕大多數,市轄區總人口偏少,這對於城市建設是不利的。

下面選取一個具體的城市來具體分析一下,看看晉級大城市的難度到底有多大呢?

郴州是這6個地級市中綜合實力最強的,我們就來分析他吧!

郴州市在2021年的城區人口,是在60-70萬之間,即便以70萬測算,距離大城市的門檻還有30萬的差距。

按照5年的時間測算,平均每年需增加6萬的城區人口,

郴州市有北湖區、蘇仙區。2010年六普時,北湖區的總人口為41.98萬人;2020年七普時,常住人口是56.88萬人,十年的時間增加了15萬人,平均每年增加1.5萬人。蘇仙區每年的人口的增量也不大。

按照這個增幅,郴州在十四五末期不具備晉級大城市的條件。郴州尚且如此,邵陽、益陽、懷化、永州、婁底更難了。

所以,這6個地級市雖然已經是中等城市規模,但湖南對其十四五的目標依然是中等城市,不能晉級到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