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個名為“風小逸”的博主莫名其妙的就火了。
他沒什麼才藝,只靠視頻里賣萌扮丑,故意娘化自己,就得到了幾十萬個粉絲。
原因不用說,自然是為了博眼球。
此事一出,立刻引來不少人的關注與批判,沒過多久,就以以封號結束了這場鬧劇。
雖然封了號,但是人們對他的討論卻並沒有結束。
大家從“男生扮娘”說到現在社會的常態,最後竟然說到了男幼師。
評論中更是把男幼師和風小逸放在一起比較,並說他和男幼師一樣讓人噁心,言論中充滿了不和諧與偏見。
雖然這種言論的出現讓我十分惱火,但我感覺更加無奈的是,現實生活中對男幼師的偏見並不止於此。
實際上,幼師在社會上就已經充滿了偏見,“就是個帶孩子的職業”成了大部分人對幼師的看法。
而在幼師群體中屬於少數的男幼師受到了更多的歧視,人們對他們的印象多是瞧不起。
“乾女人的活”、“沒出息”的標籤一直在他們的身上從未摘下來過。
在很多人看來,幼師這個行業根本就應該和男生毫無關係才對,只要遇到了男幼師,就直接把他和“娘”畫上了等號。
男幼師的事業從未順利過,這樣的異樣眼光對他們來說真的公平嗎?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反感男生當幼師呢?
2019年,教育部曾經在《全國學前教育階段專任教師》中統計過,女幼師所佔比例高達97.79%,男幼師卻連3%都不到。
在學前教育中,男性的身影寥寥無幾。
電影《狩獵》中,主人公是個在託兒所工作的男教師,為人親和,心地善良。
可是因為班上一個小女孩使他背負了失德的罪名。
他的人生陷入了巨大的麻煩中,但是沒有人相信他的辯解。
他從一個好好先生變為一個被公眾唾棄的人,罪魁禍首是小女孩,但給了他致命一擊的還是公眾對男教師的偏見。
彷彿一直以來,人們似乎一直帶着有色眼鏡看待男幼師甚至男老師。
因為在不少人的眼中,對男性的看法都是極具陽剛之氣的。
像電視劇中的硬漢形象,深受大家的喜愛。
而男性的工作自然也要充滿陽剛氣息才符合男生的形象。
可幼師職業恰恰和人們心中的印象相反,男幼師面對孩子動作誇張,語調起伏。
很多人覺得,如果這些動作和語氣換到女性身上就還好,如果是一個男生的話,很難不讓人思考他是不是真的就是這樣一個人。
所以不管男幼師群體如何為自己辯解,也總有人改變不了自己的刻板印象。
其實,幼師職業十分特殊,因為他們所面對的群體是3到6歲的幼兒。
這個群體的特點就是,他們並沒有發育完全,不管是哪一方面都還只是個“半成品”。
兒童上課最需要的就是專註力,但他們如果是處在一個嚴肅的環境,本就只能堅持十幾分鐘的專註力就不變得更短了。
所以這個時候,老師的作用十分重要。
面對孩子,要是想讓他們在一整節課都認真聽講,老師就需要用誇張的肢體動作和起伏的語氣來吸引兒童的注意力。
所以,男幼師上課時候誇張的行為動作並非他們本身的習慣,而是職業需要使然。
儘管大人看上去很彆扭,但他們也不得不做,因為孩子需要。
實際上的男老師不可或缺
有人說,“既然扮娘不是男幼師的本意,那乾脆就換一份工作啊。”
其實要是像他說的這麼簡單就好了。
不少人拿“吃個桃桃”當成個笑話看,他們只看到了表象,卻從沒想過到底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的“偽娘”。
前有糖果超甜,如今又出來一個“桃桃”,還有各種男生團體,明明是男性,非要以賣萌裝可愛來博眼球。
這其中的原因還是要放在學校的教育上,尤其是幼兒教育。
剛才也說過了,現在幼兒園中的教師是以女老師為主,男幼師可以說比熊貓還熊貓。
而在幼兒發展的重要階段,作為和孩子接觸最多的大人,老師的所作所為表情動作都是孩子們爭相模仿的模子。
孩子們在幼兒園中見到最多的是女老師,女孩子多和女老師接觸自然沒什麼不好,但是男孩子如果在這樣的環境中時間過長就容易出現一些問題。
女老師的溫柔嬌弱的特性使得他們的動作與語言都充滿着女性溫婉的風格。
而男孩子們的眼中沒有他們應該學習的男性陽剛之氣,那麼自然就會有樣學樣,越來越女性化。
很多人的想法很理想化,認為老師經常在班上進行口頭引導就會好。
但是你們要明白,言傳遠遠比不過身教。
孩子在幼兒園的過程就是為他樹立人格的過程,如果只靠嘴上說是沒有辦法說服孩子要喜歡變形金剛而不是洋娃娃的。
並不是說幼兒園沒有男老師就是男生變娘的根本原因,但是如果有一個男老師給男孩子們做榜樣,那現狀會改變很多不是嗎?
寫在最後
實際上,這些男幼師是知道很多人都對他們存在偏見的,因為每次有人聽說一個男生職業是幼師的時候,就算嘴上不說什麼,眼神也都會改變。
前幾天,一個幼師男性朋友結婚,在司儀介紹新人職業的時候,旁邊桌一個大娘嘀咕“男幼師都結婚了”。
當然,聽到這話的我們都上前去理論,大娘也沒吱聲,最後這場單方面的嘴仗以大娘換了一桌吃飯而結束。
看似我們成功懟了一把這些內心充滿偏見的人,為身為男幼師的朋友出了口氣,但是我們真的成功嗎?
這個世界上這麼多人,這麼多張嘴,哪是我們能反駁的過來的。
只要人們不改變自己的看法,男幼師永遠會被當成“娘”的一員。
這些男幼師當然明白自己的一直被當做教師職業最底層人員,但是他們中的一些人依舊選擇留在這個崗位上。
不為別的,就為了熱愛。
我覺得作為男生的他們如果想找到一個比幼師更有面子,掙得工資比幼師多的職業會很簡單。
但是他們沒有,因為他們明白自己喜歡,他們也明白幼兒教師隊伍最缺乏的就是男性。
因為熱愛所以他們願意在大學期間學習女孩子更喜歡的舞蹈課程,願意為了孩子們做一些誇張的動作。
當一個人對自己的職業如此熱愛時,我們又有什麼資格去嘲笑他們,看不起他們?
確實,風小逸一句“吃個桃桃”噁心到了半個中國,把社會風氣帶偏。
可我們應該清楚,一方是為了流量博眼球故意扮丑扮娘,而另一方只是為了孩子們能更好的發展而做出明知會被嘲笑也必須要做的動作與表情。
兩者的思想內涵高下立現。
男幼師的工作並非像風小逸一般毫無用處,他們的存在很好的引導了孩子們內在的陽剛之氣和冷靜理智的心態。
所以,多給男幼師一點寬容,他們的存在也會讓我們自己的孩子得到更健康的教育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