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清源滿江淮 “銀杏之鄉”譜新篇

正本清源滿江淮 “銀杏之鄉”譜新篇

阜南縣位於淮河上中游結合部,地處皖北、襟帶潁淮、承接豫皖,歷史悠久,人傑地靈。1801平方公里沃土孕育了173萬淮河兒女,“千里淮河第一閘”的王家壩閘座落境內,是王家壩精神發源地。更是遠近聞名的“中國辣椒之鄉”和“中國柳編之都”。

白果社區原名白果寺,興建於明初,因社區境內有一棵600多年的國家一級古樹——銀杏樹而得名,也是開國少將孫超群將軍故鄉,有着“銀杏之鄉、將軍故里”的美譽。社區位於阜南縣經濟開發區東北部,面積7.26平方公里,轄38個居民組,1472戶8284人。這裡交通便捷,配套完善,高樓林立,環境宜人,社會安定和諧。

近年來,白果社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永遠在路上的執着,嚴格按照省、市、縣“掃黃打非”有關文件精神和工作總體部署,在縣委縣政府、開發區的正確領導下,白果社區結合實際,圍繞“掃黃打非”工作重點任務,因地制宜、整合資源、銳意創新,抓好末端落實,以工作實效為目標,不斷擴大信息收集面,有效提高信息傳遞效率。社區採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方式開展宣傳,營造良好氛圍,調動社區群眾積極主動參與到“掃黃打非”工作中來,把“掃黃打非”工作牢牢根植於社區基層,有效提升了社區居民對“掃黃打非”工作的知曉率、參與度、滿意度。

強化組織保障,構建掃黃打非工作新格局

社區高度重視,並始終把“掃黃打非”工作擺在重要位置,成立了由社區書記任組長,主任為副組長,兩委為成員的“掃黃打非”工作領導小組,把“掃黃打非”工作列入社區文明創建、社會綜合治理等總體規劃,同部署、同安排、同檢查、同落實、同考核。採取網格化監管模式,由片區負責人,黨員、義務監督員,信息員、“五老人員”、志願者等200餘人構成的工作隊伍,職責任務明確,分工配合落實,定期召開工作會議,分析研究部署“掃黃打非”工作。全員履行職責,形成工作合力,堅持持久深入,形成長效機制。

強化基地建設,完善掃黃打非功能新布局

2017年3月,建築面積2760平方米的白果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落成,社區把“掃黃打非”工作作為實踐站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社區“掃黃打非”工作站,巧妙融入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同時完善“掃黃打非”規章制度,健全圖書閱覽室、愛心超市、殘疾人康復中心、老年活動室、書法活動室、棋牌室、青少年禁毒宣傳室、“掃黃打非”宣傳室、留守兒童之家、“智慧村裡”等為民服務載體。2019年,社區投入12萬元建設了“掃黃打非”新時代文明實踐大舞台和Led宣傳屏,2020年,投入38萬元建立黨史教育館、農耕文化展廳、居民議事茶堂、“掃黃打非”宣傳長廊。2021年,投入6萬在社區大廳內設立“掃黃打非”電子屏,逐步完善了各項功能布局,為“掃黃打非”工作順利有效開展搭建了良好平台,有效提高了廣大社區居民的參與度。

強化監督執法,力促“掃黃打非”工作

取得新成效

白果社區緊緊圍繞“護苗、凈網、固邊、清源、秋風”等專項行動,切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守土負責,同時廣泛開展“綠書籤”系列宣傳活動,引導青少年綠色閱讀,健康成長。在日常活動中,社區還注重做到“七結合”,即:堅持把“掃黃打非”工作與新時代文明實踐相結合,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相結合,與強化網絡監管與凈化社會文化環境相結合,與協同執法檢查與志願服務活動相結合,與日常走訪與宣傳教育相結合,與市場定期巡查與隨機抽查相結合,與嚴管與疏導相結合。今年以來,社區共出動巡查人員200人次,開展文化娛樂場所巡查50次,“掃黃打非”宣傳30場次,教育培訓7次,文化市場巡查15次,文藝演出6場次,志願者活動24次,配合執法部門集中聯合執法6次,收繳非法盜版圖書20冊,收繳賭博機2台。“掃黃打非”工作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創新工作方式 開創“掃黃打非”

全面監管新局面

白果社區利用送戲進萬村、新時代文明實踐大舞台等服務載體開展“掃黃打非”節目創作,充分發揮居民議事茶堂作用,結合“阜南夜話”開展移風易俗等宣傳活動,加強對轄區內校園周邊、重點網吧、娛樂場所進行監管,設立“掃黃打非”舉報箱,強化監管責任,配合執法部門聯合執法,協同志願者、網格員進行重點監管,對民間藝術團、廣場舞演出隊等建立監管台賬,做到無低俗演出等違規行為。

“掃黃打非”工作永遠在路上,站在奮鬥百年新的起點上,白果社區將繼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全面貫徹落實省、市“掃黃打非”有關文件精神,創新工作思路,不斷推進此項工作深入有效開展。努力為轄區營造健康有序的文化生活環境,着力提升廣大社區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為加快建設新階段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大美阜陽,創建宜居、秀美、和諧新阜南貢獻力量。

來源:新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