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躺平青年”成了熱門話題,有人說躺平是正義、也有人認為只不過毒雞湯,沒有任何價值。
躺平可恥嗎?我並不覺得。
不久前,貼吧里有一位叫做“好心的旅行家”的老哥火了,他以“躺平即是正義”的標題發帖,與網友分享了屬於他的躺平哲學:
自己兩年多沒去工作,都在玩,沒覺得哪裡不對。
由於不需要勞動,他一天只吃兩頓飯,偶爾也會出去吃個雞排飯,每月的花銷控制在200元之內,由於要解決溫飽問題,老哥仍然需要每年工作一到兩個月。他還辦了演員證。
“心情好的時候還要去橫店躺,總之就是換着方式躺,人生就是躺躺躺”。
他分享道,壓力也有,主要來自於三方面,比如長輩的傳統觀念,與身邊人的對比,甚至包括新聞熱搜。
這個老哥不喜歡為任何人做任何事,討厭傳統的家庭觀念,因此選擇用極低慾望去消解高壓力的社會,追求簡樸的生活。
他認為,對於一些毫無意義的事情沒有必要投入熱情以及精力。但躺平並不是無所事事,他堅持鍛煉,時而出門旅遊。
可以說他的生活與思想都已經跳出傳統的社會觀念。
躺平就是現代年輕人,不想做賺錢的機器,主動降低低慾望,不談戀愛、不結婚、不生不育、不買房、不買車、不社交、盡量減少工作時間,賺錢能維持最低生活標準就夠了,崇尚極簡的生活。
年輕人本應該充滿夢想的時期,只是努力奮鬥過後,並不能帶來滿意的結果。
每天累死累活,透支身體努力工作,但無論如何努力奮鬥,工資也不漲,房價也不降,結婚的標準像高鐵提速一樣快。
在這種情況下,只能用不買車,不買房的辦法讓自己過得好一些,躺平可以說是對自身命運的清醒後,選擇低物慾需求的一種慢節奏生活。
許多年輕人對躺平有誤解,躺平並不是混吃,等死,不求上進。躺平是一種生活態度,而非精神躺平。也不是整日躺在床上玩手機,不工作,不出門的一種消極生活方式。
年輕人要知道,現在躺平不難,最難的就是持續躺平一輩子。
因為世人慌慌張張,不過圖碎銀幾兩,躺平也需要這些碎銀,才能解你在世間的萬種慌張。
很多人都想躺平,無非是圖個舒服,但舒服要付出代價。
這個代價如果自己不願意付出,那就很可能把代價壓在了自己父母身上,成為躺平的啃老一族。
如果代價壓在未來自己身上,那麼人生最難賺的錢就是風燭殘年時的活命錢了。
所以年輕人不要羨慕別人躺平躺得那麼好,就盲目“東施效顰”,結果躺錯了地方,躺錯了時間,會被像垃圾一樣處理掉。
應該認清社會現狀後,先把毫無希望的重複性工作當作生存所需,騰出精力找到更合適的工作,一切為了讓自己活得更舒服一點,活的開心一些。
文/系一根❤️弦
靜品百態人生,感恩你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