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與奧密克戎首場大戰告捷,沒有挺過來的終究只是極少數人。
也有那麼極少數人,比如我和我先生,在身邊所有的親戚朋友、家人、同學、同事、鄰居們全部陽過、陽康之後,我們成了“郭襄”。
但如今,我們卻陷入了迷茫,不知道自己嚴防死守,從來沒有陽過到底是好還是壞,是不是還應該繼續堅守。
第一波感染高峰過去之後,我們忽然感到,在全國人民與奧密克戎大戰的過程中,自己卻成了個看客,旁觀了一場身邊人和病毒大戰的殘酷故事。
雖然,政策剛開始放開時,我們也曾驚慌失措,因買不到感冒藥、退燒藥、抗原而苦惱;因看到網絡上鋪天蓋地的描述感染後的各種“酷刑”而害怕;因看到多個訃告、還有身邊親屬的離世而痛心;因得知親友們一家家的全陽了而難受;也為到處呈現的醫療擠兌而擔憂……
我們也曾抱怨政策放開太倉促,也曾恨痛放開派魯莽地“撞門”,也曾埋怨部分專家的話不真實……
如今,當一切塵埃落定,第一波高峰已經過去,陽康們重新回到崗位;街頭重新出現人流;有些人甚至摘下口罩,在馬路上閑庭信步,我們這兩個“郭襄”,卻發現自己已經脫離了社會。
似乎,在與奧密克戎的鬥爭中,我們成了逃兵,成了掉隊的人。
以致於,我們至今只能躲躲藏藏,不敢大大方方地外出,不敢脫離N95,不敢恢復正常社交往來。
當陽康們已經走出疫情,我們仍在自我隔離、自我封控。我們與他們似乎活成了不同的兩個世界。
我們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錯了?真的不合群了嗎?我們是不是應該順其自然地去陽一次呢?
如果不陽那麼一次,好像自己的人生就少了那麼一種刻骨銘心的體驗;不陽那麼一次,似乎就失去了與親友們相聚的勇氣。
但家人們感染後的那種切膚之痛,又讓我們對病毒望而生畏,不敢主動求陽。特別是得知新型變異毒株XBB已傳入我國,我們更加害怕了。
哥倫比亞大學的科學家在一項研究中警告說,奧密克戎XBB亞變體的不斷增加,可能進一步損害新冠疫苗的功效,並導致突破性感染激增以及再感染。
北京佑安醫院呼吸與感染疾病科主任醫師李侗也曾表示,XBB毒株的免疫逃逸能力有所增強,和我國流行的BA.5有所差異,感染BA.5後經過一段時間,保護力水平下降,遇到免疫逃逸能力強的毒株,再感染的風險會增加。
奧密克戎仍在持續變異,似乎沒完沒了的,讓我們前怕虎後怕狼,在病毒面前,我們成了徹頭徹尾的膽小鬼,做什麼都小心翼翼,畏首畏尾。
這樣痛苦的日子還得持續多久呢?未陽的我們無限焦慮。想陽,又不敢陽;開始從內心裡羨慕陽康。
或許,最困難的時期即將過去,曙光即將再現。疫情也終會告一段落。但這些,都是陽康們的勝利。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說:急性傳染病還是有它的規律,在急性感染的高峰以後,都是第一周到第二周是最艱難的。現在其實不同的城市正在經歷急診和重症的高峰,可能是我們最困難的時期。隨着這一波大部分感染的重症,感染高峰過去以後,往後就會出現往下走的趨勢。
著名流行病學專家曾光表示,現在就可以分場合摘口罩了。比如在空野中就可以不戴口罩。在疫情感染率已經達到百分之八九十的地方,感染過兩周以後,至少就不會像現在都要戴N95口罩了。但是去到醫院、商場等人員密集的地方,在飛機、火車上,還是要戴口罩、勤洗手。
在病毒紛飛的世界裡,陽康們似乎可以稍稍鬆口氣了。
而我們,郭襄們,卻始終不敢鬆懈,生怕口罩戴歪了。
政策放開果真是有準備的,沒準備的只有老百姓,為啥受傷的總是咱
奧密克戎來襲,人生如遊戲,規則已變,放開前vs放開後,反差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