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言謨。
2023年的第一天,書桌旁的蟹爪蘭已經開出了好多朵花,在這個寒冷的冬天,它的花期如約而至。
下午坐在書桌前,讀着周嶺老師的《認知覺醒》,連接着電腦藍牙的小音箱上,彷彿還留有中午的一絲陽光的痕迹。
當秒針走過1號的零點,2023也如期而至。今年工作迎來了一個新變化,搞副業的決心也更加堅定。
怎樣去總結自己的2022年呢?
回首這一年,遇見了一些人,感動留存,嘗試做了幾件事,朋友圈讀書筆記打卡,星球日更,早起自律打卡營......
每一次嘗試去做的事情,都是在給自己創造一個變好的機會。執行的過程中,也慢慢發現了一些問題。
如果把做事當作田徑場上的千米賽跑,一開始滿懷激情和動力,可能跑完三分之二,便筋疲力盡。
但它更像是一場馬拉松,需要長久的耐力。保持耐心,延遲滿足,我把它們作為了自己2023年的關鍵詞之一。
周嶺老師在《認知覺醒》中提到:
缺乏耐心,是人類的天性。
很多時候對困難的事物缺乏耐心是因為看不到全局、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所以總是拿着天性這把短視之尺到處衡量,以為做成一件事很簡單。
缺乏耐心,急於求成,就容易迷失,半路放棄的概率就會增大。
2022年的最後一天,我給自己付費了幾個產品,2023年也將是繼續保持學習的一年,這一次我想要追求的是看得見的成長。
保持學習力、深入思考、持續行動、慢慢改變,最終的結果是看到自己的改變量。
注重內層的改變量,而不是只沉浸在表層的學習量,達到每一個階段的目標,讓結果實質化。
不喊高大空的口號,將目標細分到具體的每一天的自由時間裡,當收穫越來越多,相信耐心以及信心也會越來越強。
這一年,我會多注重修鍊這幾個方面的能力:注重長期主義、建立底層邏輯、刻意練習、保持耐心、延遲滿足。
把做事更多的是建立在理性之上,有熱愛,也要認識到事物的發展規律,有條不紊地執行下去,相信會有所得。
在《認知覺醒》中,周嶺老師提到一種理性工具——複利曲線。
圖源 | 《認知覺醒》
複利效應顯示了價值累積的普遍規律:前期增長非常緩慢,但到達一個拐點後會飛速增長。
所以做一件具有長期價值事情,前期會是耐心最容易喪失的階段,也可能會非常辛苦,熬過這個階段,才是成長跨越的開始。
寫在後面:
2023年,未來要面對的環境依然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保持自己成長的狀態依然重要。
在自己熱愛的事情上保持努力,讓成長有跡可循,想要什麼就去追求什麼,不讓機會在一次次的猶豫中悄然溜走。
學會延遲滿足,不要總想一口吃個胖子,選擇正確的方向踏實向前走。
有句話說:人不是活一輩子,活幾年幾月幾天,而是活那麼幾個瞬間。
這些個瞬間一定會是人生重要的節點,它們所帶來的可能是人生躍遷的機會,至少,會讓人切實地感受到人生的價值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