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目前中國大陸最先進的芯片工藝是14nm,中芯早已經實現了規模量產。
不過14nm以下想要再突破就千難萬難了,因為目前美國在EDA、半導體設備、材料、人才、技術等方面進行了全面封鎖。
美國很明顯,是想鎖死我們14nm邏輯芯片工藝,不讓我們掌握更先進的製程,這樣便於美國卡脖子。
不過,雖然14nm以下的工藝被卡,但其實我們根本就不要慌,因為目前用到14nm以下工藝的芯片,並不是特別多,畢竟28nm還佔75%的市場份額呢。
如下圖所示,這是某機構分析的以28nm為分界線的成熟工藝以及先進工藝的芯片佔比情況,其實28nm及以上的工藝,稱之為成熟工藝。
可以看到,2022年,28nm及以上的工藝的芯片佔比還高達75%,而到2024年時還高達76%,超過了四分之三。
事實上,大家也都清楚,目前真正用到14nm以下工藝的,基本上也就是GPU、CPU、Soc這幾大類芯片了。
而大量的汽車芯片,MCU、物聯網、消費電子芯片等,大多是採用28nm,甚至更成熟的工藝製程,並且很長一段時間內,這些芯片也不會遷移至14nm及以下的工藝上來。
原因在於成熟工藝性價比更高,同時在功耗、性能、芯片面積等上面,也能做到一個比較好的平衡,所以大家不會急着轉先進工藝。
特別是28nm工藝,一直是單晶體管成本最低的工藝,也是DUV光刻機平面光刻的極限,也是晶圓廠們投入產出比最高的工藝。
所以,雖然我們目前暫時只能停留在14nm,但意味着我們其實已經能夠滿足至少75%以上的芯片生產了,已經不用那麼慌了。
所以,我們看到,這幾年像中芯、聯電、台積電都在想辦法的擴28nm,特別是中芯,有中芯深圳、中芯京城、中芯東方、中芯西青在內的四大項目,都專註於 28 納米及以上的工藝製造,原因就是當前把28nm的產能提升上來,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比追求先進工藝更靠譜。
當然,先進工藝也是需要的,成熟工藝只是權宜之計,但就算不能突破先進工藝,基於以上數據分析,我們其實也不用那麼慌,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