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北口岸
由於澳門與內地之間有海關相隔,澳門人往內地寄包裹、信函總不是很方便,價錢貴又時間長,故好多澳門人都直接到鄰埠珠海寄物寄件。以前能提供此類服務的只有郵局,所以只能跑郵局,現在有了快遞公司,方便了許多。但無論郵局還是快遞公司,相信有此經歷的人,多少都會有些感觸。
大約十幾年前,拱北海關大院附近的蓮花路與僑光路各有一間郵局。蓮花路的那間主要是報刊的征訂及零售,僑光路的那間主要是錢款的匯兌和包裹的收寄。後來蓮花路變步行街後不久,那間郵局就成了私人鞋店,至於僑光路的那間,是否還存在就不知道了,因為規模更大的桂花南路郵局開業後,就沒再去過僑光路的郵局了。
因為郵局是國家的,價錢上公道,不會有欺詐行為,但辦事服務態度有時可能不盡如人意。快遞公司出現後,郵局的生意就差了很多。快遞公司除了速度快之外,要求也少,不需檢查,有求必應。但隨着快遞公司的增多,就變得龍魚混雜了,尤其是一些快遞公司業務人員素養較低,與顧客發生衝突之事也時常有之。
因電商的出現,澳門人與內地之間收寄包裹的數量大增,加上一些遊客在澳門購物後,嫌攜帶不方便,乾脆過關後就把所購之物寄走了事。在口岸地下商場收寄包裹就成了熱門的生意,快遞公司紛紛到那兒開設網點。但一般的快遞公司都有固定的營業時間,於是就出現一些代理收寄包裹的店鋪。代理店本身有別的生意,收寄包裹是額外的業務,等於只賺些手續費而已,並且比較固定的代理快遞公司。比如只代理圓通快遞,比如只代理韻達快遞,不會什麼快遞公司都行,但也有個別例外的情況。
筆者有次幫北京的朋友寄一本由澳門藝術博物館出版的畫冊,就遇到一家專門代理收寄快遞的店鋪。那天下班後到達拱北口岸地下商場時差不多晚上十點了,快遞公司都已經下班,看到一家店前圍了好些寄包裹的人,也就走了進去。那店原先是便利店,店門最上方有“便利店”三個大字,但店名後方有一行小字——“專業代收淘寶”。這行小字還是繁體的,另外其玻璃門上橫的豎的寫了好幾個“寄快遞”的大字,並且都是繁體。可見其顧客主要是從澳門過去的。進到店裡,看到六七個工作人員都在忙,角落裡有一大堆紙箱,桌子上好多家快遞公司的單據一字排開,任由顧客選擇。我那朋友要求寄天天快遞,又因他過幾天要出差,所以要求我選快速的那種。
包裝好過秤後,工作人員說要快遞費一百三十二元人民幣。我感覺貴了點,問可不可便宜些。工作人員說,他們只是賺些手續費,無法便宜。我當然只能如數付款,並告訴北京的朋友多少運費。可三天後,北京的朋友說他收到貨後,單據上註明運費是九十八元,還說我可能被人坑了。
幾十塊錢本是小事,如果被朋友認定我貪了他幾十塊錢的便宜,那就涉及到品德問題了。於是休息的時候,我拿着那單據跑到口岸地下商場去質問他們怎麼回事?一工作人員聽完我的話後,也沒看我的單據,就問旁邊的一中年男子怎麼辦,那中年男子就說退三十塊錢給我。拿到錢後,我也沒多說什麼,就離開了。事後想想,他們欺騙顧客是常態化了。交給快遞公司是一個價錢,收取顧客又是另一個價錢,中間不僅僅賺點手續費那麼簡單。可能在他們看來,澳門的顧客好騙,而外地的遊客騙了也沒可能找他們的麻煩,萬一有人找上門,就退錢了事,所以連單據都不裝模作樣看一下。
經一事,長一智。後來到拱北口岸商場寄快遞時,就不再找那些專業代理快遞的店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