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7月20日,東川鎮召開黨委會,歡送舊書記,迎來了新的書記。新書記姓張,只有三十五歲,年輕有為,說話不多,但擲地有聲。會後,人們邊走邊小聲議論:新書記行不行?能不能幹下去,關鍵看能不能儘快解決鎮焦化廠和田村的糾紛問題。
鎮焦化廠是鎮里支柱產業,在全市都有名。廠長是有名企業家,財大氣粗。田村是鎮里最大的村,村裡馬書記在老百姓中威信極高,還兼任鎮黨委委員。焦化廠車輛走的路是田村的一條土路,由於車輛多,經常把路壓壞,村裡就派人攔截焦化廠大車,不讓車輛出入。焦化廠為此也賠給村裡一些錢。但廠長與馬書記都心高氣傲,不把對方放在眼裡,各執其理,始終談不妥。焦化廠出行時斷時通,最後鬧到雙方大打出手,撕破臉面。鎮里、市裡出面多次也沒談妥。前任鎮書記為此受到影響,調離東川鎮。
開完黨委會,田村馬書記急急忙忙往家趕,半路上接到新到鎮黨委書記電話,指明要到家裡吃飯。馬書記心裡一陣激動,趕忙通知村幹部到家作陪和新書記喝酒。半個小時後,新書記坐到馬書記炕上。村裡幹部熱情給張書記敬酒,張書記來者不拒,大家推杯換盞,熱鬧非凡,一小時後七人就幹了六瓶。幹部們都喝的臉紅脖子粗。馬書記試着問:張書記,還喝嗎?張書記頓一頓說,最後一瓶,我敬大家。說完,打開酒,給眾人倒下,大聲說:在坐的都比我年齡大,我敬老哥們一杯,小弟我賠大家三杯,說完連干三杯。村幹部哪裡能讓書記一個人喝三杯,紛紛連干三杯。喝完後,已東倒西歪,拉住書記的手,扶着肩紛紛表忠心!
吃完飯,大家拉住書記手不讓走,非玩四圈麻將。於是又打了四圈麻將。最後,張書記握着幹部的手說:老哥們,不能再玩了,明早還要去市裡開會。說完在大家的攙扶下,坐進車裡。
車走出去幾十米,送行的幹部正要走,突然發現車又倒了回來,張書記搖下玻璃,對一幫村幹部說:老哥們,咱們村和焦化廠的路是怎麼回事?這幫幹部爭先恐後地說:沒什麼事,全聽張書記的。汽車玻璃重新搖下,張書記揚長而去。
聽說,張書記出去後,住進焦化廠。第二天上午,廠長領張書記參觀了焦化廠,考察了廠外的那條有糾紛的路。
第二天下午,鎮黨委擴大會議召開。會上做出重大決定:焦化廠與田村的“糾紛路”,重新加寬,鋪設成水泥路。會上張書記大講修路的作用與意義。高度讚賞田村馬書記心繫百姓利益、顧大全鎮大局的精神,表揚了焦化廠慷慨解囊,修路為民的行為。在熱烈的掌聲中,田村與焦化廠都做了積極表態。兩個月後,一條寬闊的柏油路修成。全鎮上下幹部都對張書記佩服得五體投地。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做農村幹部、群眾的工作,既要講理,更要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