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根本意義上講,網戀還是多少有些用處的,而這句話也只是針對那些真正單身的男女來講的,對於那些有婦之夫和有夫之婦來說,那就不應該叫做網戀了,而是成了埋葬家庭幸福的陷阱。
作為本地知名的龍頭經濟重鎮普吉鎮,近三十多年來產出了不少的企業家,從煤礦大佬到粘土礦長,再到鍛造廠、石板廠等等,豐富的礦產資源和優越的地理環境,再加上人們靈活的大腦和勤奮的拼搏精神,一批又一批的人富了起來,坐上了老闆的寶座。
本文主人公候躍庭,就是眾多中小企業家中的一員,而且是起步比較早的一批中堅力量。
1、生於1977年侯躍庭,本是一個初中未畢業的農村孩子,拾柴禾、挖野菜、吃生地瓜…是他最真實的童年生活,不難看出,他的家庭條件是比較艱難的。
十五歲開始打工,一天八塊錢的工資,給人家當小工,有很多時候是把活幹了,卻不知道錢什麼時候才能拿到?有的工錢甚至到現在都沒要出來,因為包工頭都已經不在人世了,跟誰要去啊?
不過侯躍庭家裡有兩個很值錢的資源,那就是他的兩個姐姐,那長相好看的、就算在整個鄉鎮上都能排的上號。
侯躍庭的母親也不是等閑之輩,既然閨女好看,那肯定要嫁個好人家,於是乎,大閨女嫁給了吃公家飯的,二閨女嫁給了煤礦老闆的兒子,自此以後,侯家再不是那個低人一等的侯家,一下子改換了門楣。
侯躍庭也在倆姐夫的幫襯下進了鍛造廠,學起了車床,後求姐夫捐資加貸款,開啟了自己當老闆的牛掰模式。
2、作為被壓抑了幾千年的老百姓來說,改革開放後的繁華讓他們如同出籠的小鳥,徹底放飛了自我,從馬路兩邊林立的飯店、和如同蒼蠅般接客的小姐們就不難看出,她們的客源得有多麼的充足,燈紅酒綠之中盡顯生活的富足景色。
在那個女性還沒有經濟獨立的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事業有成的那些男人們,去喝個花酒、包個二奶、找個小三…貌似是天經地義的事,反正很多人都那樣嘛。
而家裡的媳婦們,少數人選擇了抗議,結果被鳩佔鵲巢了;還有一些氣不過的,直接選擇了一了百了,這下倒好,直接讓位了。
大部分女人還是很聰明的,只要你往家裡拿錢,我寧可裝聾作啞,裝着不知道。
所以,那時候才流行了一句形容成功男士的名言:家裡紅旗不倒,外邊彩旗飄飄。
而多少人染上了梅毒、淋病、甚至是艾滋病,自己苦不堪言,有的老婆孩子也跟着受罪。
窮人乍富,讓那些先富起來的人們,徹底迷失在了口腹的享受和那個最陰暗的角落裡。
而上述情況,作為後起之秀的侯躍庭,是一樣也沒有落下,故而夫妻倆連同孩子,成了那個村子裡用青霉素數量最多的人。
3、
21世紀的新葉翻開,電腦、智能手機的問世,加上互聯網的逐漸發達,讓那些人慢慢開闊了眼界,繼而精神得到升華,不再去花街柳巷,而是玩起了地下戀情。
當然,還有一個關鍵性的障礙,那就是掃黃打非進入了白熱化,頃刻間就會讓你身敗名裂的律法和傳播率,肯定是誰也不不願意去觸那個霉頭。
此時的侯躍庭已經奔四十歲數了,網戀對於七零後的他來說,既陌生又好玩,在文秘情人的教導下,學會了使用QQ,又學會了使用微信,再後來又玩起了視頻抖音。
腦子靈光的侯躍庭很快就進入了狀態,在網上聊的那個嗨呀,有一段時間,約見網友成了他的主要工作,風花雪月,好不快樂…
4、
交友軟件的層出不窮,也成了騙子們的主要工作道具,侯躍庭在見過兩次男網友之後,依舊我行我素,沒有察覺到網絡帶來的危險性,直到存款清零,開始賣家當了,才如夢初醒。
恰恰在這時,老婆得上了白血病,幾十萬的醫療費用,根本就拿不出來,眼睜睜的把老婆送到了奈何橋邊,喝上了她期待已久的孟婆湯。
一雙子女早已經對他恨之入骨,在母親去世後,輟學去了南方打工,音訊皆無。
年邁的父母還沒等反應過來,就被他變賣了住房,只能在潮濕的地瓜窖里湊合著生活,不久便雙雙離開了人世,連口棺材都沒得攤上用。
作為小有名氣的侯躍庭是很多人都認識的,一頭長髮蓬鬆,還經常習慣性的掛着幾根麥秸,一身幾件套在一起的名牌西裝,釋放着油膩的光芒,不知是誰施捨給他的白面饅頭,看着他比吃的比滿漢全席還香…
5)
從吃生地瓜和野菜到魚肉不缺,從刷着筒子穿的破棉褲和補丁褂子,到西裝革履和膠底牛皮邦,從家裡的父母雙和子女成雙,到媳婦無二心的伺候和陪伴,從兩個姐姐的無理由相助到事業的順風順水、錢途無量,外加各項政策的不斷開放…
侯躍庭的失敗人生、追根結底只有一個原因:
那就是腰帶鬆了,沒能管住褲襠。
他忘記了人和動物的區別,忘記了羞恥和素養。
八榮八恥的鏡框在他辦公室的牆上整整掛了五年,估計他一個正眼都沒瞧過。
已近知天命的年紀,落得如此荒涼下場,又能怪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