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雖然都已慢慢消失,但美好的回憶永遠不會消失。農村好多老物件,讓我想起父母生活的艱辛,珍惜今天的好生活。觸景生情,雖然已經很老了,但老物件引起的回憶似乎又把心拉回年輕時代。記憶當年,流逝的歲月,曾經的時光,坎坎坷坷,歲月催人老。 現如今,年少者不曉知,我們走過來的人,便知社會在發展,生活更加精彩美好!這些個老物件都用過或者見過,證明真的老了!
1、這是支爐兒,記得最清的是用支爐做飯烙餅,至今我都還記得那個烤玉米的香味,永遠忘不了。
2、袼褙 用碎布或舊布等粘在一起裱糊成的厚片,然後可以用來做布鞋。老一輩人應該都有穿過用它製作而成的鞋子,現在這個年代基本是已經見不着了。
3、油吊子,這個在過去是計量工具,糧油店打油就是用它來的計量的。
4、其中(升和斗)有木板釘成的,有柳條編的,但是需要糾正的一點是每升約1.6斤左右(而不是六斤)十升為一斗,十斗為一石,
5、風箱,風箱在舊中國前就開始用了;風箱的歷史悠久,燒鍋做飯,鐵匠扇爐打鐵等。比較少以前用大灶用得,後來老火灶,以前水都到老虎灶去泡來吃或用,
6、八仙桌老家至今還在用;八仙桌很多家庭還都在用,農村可能還有人在用,城市裡基本上沒有了。千年傳承,尤其是那個八仙桌,我老家現在還有一張八仙桌已經有將近四十年了依然在用。除了有點掉漆外依舊結實耐用。
7、這個是“馬燈”,不過也是用煤油的,俗稱“火油”。馬燈的容油器是金屬的,而煤油燈的材質除了控捻火芯子上下的“捻子”和穿燈芯、燈罩座是金屬,其它全是玻璃材質!我們叫它“燎炮燈”。每隔段時間,燈泡上都是煙熏的黑黑的,要擦拭乾凈才更透光更亮……
8、煤油燈還是自己製作的,用自來水筆的蘭水瓶裝煤油,用7,8毛錢買的辣酒瓶子蓋中間打個洞,用棉花搓成條從瓶蓋中間穿過去,成了。開始上學的時候,晚上做作業都是煤油燈,那時的煤油,沒了就拿一個玻璃瓶去買,一瓶剛好一斤,也叫洋油。過去我們這裡的煤油3角9,小時候我媽經常拿出2角錢,叫我去鋪里買半斤洋油(煤油),要去不去,今夜會打暗摸。上小學時,晚上學習用小瓶子做的煤油燈,熏得兩個鼻子眼都是黑的。
9、煤油燈才叫老,再老的菜油燈!松油燈你可能還沒見過呢!你發的這些物件45到50歲的人都見過甚至大多都用過!
10、黑白電視八零年比較興,黑白電視機上看過《射鵰英雄傳》;我們剛有是十二寸面湖牌的,電視發展快第二台就彩電了,變得真快呀,現在用手機了。
11、鞋樣,鞋樣,會做鞋子的女人都會做,我還在穿用鞋樣做的布鞋;在農村生活過的孩子都見過母親做鞋的場景,如此的難忘的記憶!
12、頂針,頂針是納鞋底子用或縫厚東西,頂針家裡有時還需要用,用頂針確實好用縫點東西挺方便的,所以一直沒有丟棄,其。有的時候在農村做針線活的時候都還會帶着頂針的。
13、用過“雙喜”牌洗臉盆,至今還沒甩;這種帶有雙喜字的臉盆,在那時比較流行,特別是新人結婚的時候,就會置辦。
14、用過竹殼熱水瓶;
15、這種搪瓷杯對50歲以上的人記憶猶新。
16、有種老式面盆架子挺高,上面有雕刻動物的圖案,中間有面鏡子,樣式古老,我家曾經有一個,你見過嗎。
17、熨斗,燙衣服用的,裡面燒木材。
18、我當時帶着就是上海牌手錶至今還在家裡放着什麼掛鐘箥箕之類的我家都有,回想當年想比現在真是天上地下呀。
19、廣播匣子,喇叭,當年的有線廣播,廣播站天天播放新聞,那是農民了解國內外大事主要途徑。我家以前有廣播,每到鐘點會報點,唱歌,報新聞,安在門上,安電線那種。
20、壓水井,不是淘汏了,是地下水位下降太多,壓不出來水了
21、漏瓢:做粉條,雜糧麵食做粉條。葫蘆瓢上開孔,作用相當於現在的漏勺.
22、縫紉機,我媽結婚的時候流行的三大件
23、平板車我家原來就有,裝上隔板能拉煤,我上初中放假時還和爸爸一起拉煤賺錢過
24、補襪子板,應該叫襪板,是補襪子用的。真老了,看着這個滿滿的都是回憶
25、噴霧器,專打藥水用的,不忙過去,展現末來,全知道的 有點暴露年齡哦
26、手電筒很少有了,燈泡都買不到,燈泡好像是1.5或2.5V的,有時候燈泡燒了,用手彈一彈又亮了
27、梳妝鏡,記不清這幅鏡子是誰在新婚之際送給新人作禮物的了。
28、糧票 計劃經濟時期,憑糧票購買糧食,
29、連枷是一個比較傳統的手工脫粒農具。
30、軍水壺,在七八十年代可以算的上非常稀罕的物件,很多農村人都喜歡用軍水壺帶水喝。
31、石碾子是用來碾米和面的,不是打場的,
32、打場的是石滾,是毛驢或馬拉着在場院里給穀子高糧托粒用的。
33、我們這叫二齒撓子,三齒撓子,四齒撓子
34、老式織布機,過去農村用來織土布的,現在已經退出了歷史舞台了。
35、收音機,七八十年代的農村,收音機可是個新玩意兒,懷念一起聽評書的日子
36、老式算盤,在我國已經有着悠久的歷史。記得小時候上學還會學習打算盤,珠算口訣現在記不得。如今計算器出現代替了傳統的算盤。
37、這個物件我就不說出名字了,大家知道它是用來幹什麼的呢?
38、即將消失的老物件。農耕時代的記憶。你還認得這個物件是什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