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您排過多少次隊去做核酸?
颳風、下雨,早晨、晚上,上下班匆忙的路上,有多少次,我們不是在做核酸,就是在做核酸的路上?
風雨無阻
我們的生活與核酸檢測已高度捆綁。比如我,兩天不去做一次核酸檢測,我就會莫名恐慌。
核酸檢測為何遲遲不能“解綁”?
都說奧密克戎毒性很小,但是為何還要如此嚴格地做核酸檢測?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讓我知道了:在一列列長長的核酸檢測隊伍的背後,是一家家已經或等待上市的核酸檢測相關企業。
《中國新聞周刊》數據顯示:目前新冠檢測相關上市企業有109家,這些企業2021年全年的凈利潤總和為740.98億元。很多公司被新冠疫情改寫了命運,營收數十倍增長。
同時,2020年1月1日至今,超過24500家名臣或經營範圍含”“醫學檢驗得公司註冊成立。
他們,到底扮演怎樣的角色?
好消息是,各地正在逐步“鬆綁”。
好消息
進入12月,各地陸續等來了放寬核酸檢測要求的消息。
從上海到成都、從吉林到廣州,“20條”的落地正在以較快的步伐向前推進。
廣州步子最大
看起來,核酸檢測正在從我們的生活中撤出。
至少,有一部分非必要的人群無需再做核酸檢測了。
比如不愛逛商場的老人(居家老人)、嬰幼兒、居家辦公或學習的人員。
居家老人不用再做核酸了
當然了,解讀各地政策,更多的是猶抱琵琶半遮面,核酸檢測對流動性的影響依然很大。
比如:北京仍執行返京人員落地三天三檢的要求。
以我居住的上海為例:返滬人員除了要嚴格執行三天三檢,5天內還不得進入公共場所。上海人的出差依然是件麻煩事。
目前,各級學校也還有嚴格的核酸檢測要求。
最明顯的,無疑是以商場、菜市場、飯店等為代表的人群聚集地場所還是受到嚴格的限制,必須持有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這些很明確地告訴我們:徹底鬆綁,肯定不是當下。
真正影響鬆綁的,或許還有我們的內心,是對於新冠病毒的恐慌和我們內心深處的矛盾心理。
複雜的心理
雖然各種消息源告訴我們,奧密克戎毒性已經很小,甚或與感冒、咳嗽得危害沒有很大差異。
自媒體“網紅”胡錫進說,作為一個62歲的老人,他隨時做好得新冠的準備,這份勇氣很是難得,
而通過他的這一番表白,無疑也是揭示了一個問題:大眾對於新冠的恐慌仍在,甚至不安與擔憂的情緒更濃了。
感冒藥賣火
當身邊的核酸檢測點不斷拆除,人們發現:原本的安全感沒了!
我身邊還有不少人對於所謂“放開”無法接受,他們所害怕的,是那份對於新冠病毒的未知:
“中招”的概率是不是更高了?如果身邊人得了新冠,該如何應對?比如:是否需要購買常備葯?買什麼葯?
需多一些科普
又或者:如果得了新冠,小區被封控、自己以及很多人都無法去上班,如此結果,誰能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