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讀托爾斯泰的《復活》,翻着翻着手下意識地划了起來,定眼一看,確定這不是手機讀書,認識到錯誤,又不自主地劃拉了兩次才幡然失笑,荼毒不淺呀!典型的手機綜合征,離不得舍不掉。
手機這物件就是一濃縮小型電腦,一機在手,天下皆知。家裡大電視機也落了灰,沙發上空無一人,被無情地拋棄。窩在床上時上下左右滑動,眼睛度數飆升,看人更模糊了些,時常挑燈夜翻,睡眠質量打了折扣,眼底的淤青略顯蒼老,也不清楚手機離腦袋那麼近輻射到底有多少,能達到皮下幾層,於我而言,記憶力確實衰退的厲害,轉身功夫忘得一乾二淨,是不是手機的“功勞”呢?
而現在的年輕人呢?大部分休息的也比較晚,十二點挑燈夜戰的有之,說明年輕還沒有學會保養,一味地消耗,也不知道啥時才知吃消與否?我現在是徹底的不能熬夜了,昨晚睡了一覺,睜眼看着那孩兒還眨巴着眼說我睡不着之語,摟睡輕撫無話。
再來說我的小孩,她有一個小小的英漢翻譯器,可看視頻的,只要我一拿手機,她必然翻找自己的“手機”,這是她對翻譯器的定位,甚至連上廁所也機不離手。終於意識到手機的“危害性”荼毒不淺,在試着放下和孩子一起做事學習的時候,發現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心情舒暢,做完後還能玩會小遊戲,親子感情升溫,孩子對學習這事也變被動為主動,家庭氛圍活躍,這才像個家的樣子。
總的來說,看待事物還是要一分為二的,手機這物件是時代進步的產物,也不可棄之不用,它是架起親人、朋友交流感情,學校、單位交流學習的一種有效途徑,工作的時候不避諱孩子,誠懇地告訴她,視頻、購物還是少刷刷,看的多了會超額消費,口袋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