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俞敏洪 在直播間表示,“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變成了利己主義者,說難聽一點變成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對於世界上正在發生的事情關注度遠遠不夠,更加關注虛擬空間和同學之間的事情,說大一點就是家國情懷的能力不夠。”俞敏洪表示,這是自己的個人感覺,也許判斷是錯的。
也許他只是提出這一觀點也想聽聽年輕人的想法,躺平是無奈之舉,如果努力有希望,有確定性大家都不想躺平,努力的過程也是愉悅的。
這個世界最可怕的是大家都是為了在家門口開一條路,有人愚公移山的埋頭苦幹,結果另外一個人直接拿來了大炮把山轟平,鏟車把石頭拖走。同樣是需要一條路,同樣是需要把山挪走,結果人家藉助了外力和工具一個月就做到了,可是愚公卻搭上了自己的子子孫孫才能做到。
這樣的結果誰也接受不了,請問另外一個人的大炮哪裡來的,鏟車哪裡來的,這些現代化的工具能高效地解決問題,可是也是愚公這樣的人從無到有的一點點造出來的吧。
愚公最大優點是有毅力,能吃苦,但是要把山移走只靠這兩點真的是做不到的,所以其實愚公一定不是需要把自己的祖祖輩輩都搭上才能移走那座山。
我們設想一下,愚公把山移動到哪裡去,山上的石頭和木材是不是可以在其他的地方發揮價值,如果剛好有人需要蓋房子修路,造船是不是需要這些材料,那麼愚公能不能讓需要這些材料的人一起來挖山,是不是這樣就聚集了一大群人幫忙一起,大家各取所需。
但是愚公需要這樣的思維才能做到這件事,那麼這樣的思維誰給愚公呢,給他這種思維的人免費給他這種思維嗎,還是愚公過着食不果腹的日子,根本沒有時間和金錢去接受這樣的思想。
此外,直播中俞敏洪還談到,他覺得現在年輕人的理想能力不夠,若連構建最基本的理想能力都不行,就比較容易出現躺平、擺爛的情況。
年輕人容易對自己還沒有面對的現實理想化,而非構建理想,理想化所帶來的結果常常是遭遇現實的打擊。現實的狀態需要自己打理,很多人沒這個能力,慢慢就變成比較流行的詞,躺平擺爛。
在俞敏洪看來,理解社會、理解人心對未來走向更高的人生台階可能反而是幫助。
此外,俞敏洪還表示,一個大學生上來甚至可能不要工資幹活,他只要學到了知識,在工作中開展自己的創造力和創新能力,他的熟練速度、上升速度一定會比高中生快很多。十年以後可能拿到一萬兩萬三萬,甚至可以出來創業。
這是一種很理想化的狀態,不要錢去幹活,即使最後能力增長了,但是可以用免費的人,企業也不願意花錢的,甚至會花很少的錢讓這個幹活,也許俞敏洪自己不會這麼做,但是大部分企業都是這樣做的。埋頭幹活的人得到的真的很少,和擺爛得到的差不多的時候,真的沒有向上努力的動力了。
很多企業需要年輕人按照自己的計划去執行,得到的結果不管如何都覺得不滿意。不管是最後把事情干成了,還是事情沒幹成,都覺得與自己的想象相差很遠。比如說這個項目以為可以賺到100w,結果發了工資,各種耗材,各種去掉以後只賺到了30w,這個時候,老闆覺得自己還是虧了很多,如果手下的員工是更厲害的人,應該可以賺到100w的,結果直接損失了70w,沒有如果,更厲害的人憑什麼跟着他干,他沒這麼想,他只覺得都是手下的人不夠厲害,讓自己賺的少了。然後在這個過程中,那些實實在在幹活的,他沒看到,也覺得這樣的人不重要。
那麼既然如此,大家為什麼要實實在在幹活,老闆用自己的主觀感受去判斷價值,沒有一套合理的價值評判的標準,公平的意義到底在哪裡。既然如此,那麼擺爛,勉強活着就是大多數人的選擇。
我們總是覺得一次兩次不公平不要緊,一兩次讓一個人受委屈不要緊,大局為重就是要犧牲一些人的利益。
為了大局可以犧牲個人利益,不可以犧牲道義和正義。我們犧牲了老實人的利益,就犧牲了道義,是滅掉了人性善良的燈。
就比如說一個年輕人剛畢業的時候,只有一堆學校的理論知識,沒有經驗,這個時候願意不要錢去企業干。企業看到一個免費勞動力也接受了,也許這個過程中年輕人也犯了一些錯誤,也有一些事情沒有做好,但是也是付出了勞動,那麼該不該有一些回報。
過了一兩年,這個人學會了很多東西的,但是領導是不是也會給機會讓他表現,是不是願意為他的成長支付相應的工資。還是覺得這個人是我培養的,這個時候我應該到了收穫的時候,當初你什麼都不會,是我教會的,我現在是需要摘果子的時候,那麼沒有工資的年輕人怎麼活得下去。
樹可以靠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陽光、雨露,慢慢長大,等着摘果實。人不行啊,人每天都需要衣食住行。
給年輕人一些方向,給年輕人一些支持,讓他們發揮自己的能力,大學生如此普遍,如此高素質的人才,在這個社會上難道沒有用武之地嗎。當然有,消除掉各種偏見和狹隘的思想,21世紀做農民也不丟人,有專業技術知識的農民會比曾經那樣只能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更能發揮主觀能動性去創造。
少一些毀掉年輕人的娛樂項目,現在各種娛樂性質的東西少了以後,讓每個人都精神飽滿的去工作,去學習,去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