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8日,第23個記者節。
雖然離開新聞戰線已經足足有11個年頭了,但是那段歲月卻像一個永久被刻錄珍藏的文件一般,永遠留在我的記憶中。
我是一個最基層的新聞小兵,是某縣縣委報道組的一名新聞人。
縣委報道組其實是最基層的新聞報道單位,許多基層的新聞是從我們筆下報道出來的。縣委報道組是縣委的喉嚨,為縣域的發展吹鼓!
基層一線的新聞其實是很多的,很生動的,我們報道的對象往往都是一線幹部、一線農民、一線工人,反映的是基層農村發展、基層農村新風新貌。
我不是新聞科班出身,是從教師改行過來的。在縣委報道組,我邊學邊寫,很快地就掌握了新聞採訪及寫作的一些基本規範和方法。
一切都在學習中進步,在進步中不斷學習。
因為有較為紮實的文字功底,很快我就掌握了新聞采寫的一些技巧。
那些年,我緊緊圍繞縣裡發展的大局,經常走進農村,走進社區,與農民聊天,與工人對話,采寫了不少縣域經濟在發展中的亮點、閃光點,寫人物、寫成就、寫經驗、寫做法,在省市報刊雜誌也發表了一些消息、通訊作品,一些作品還在市裡獲獎。
原本不太擅長語言的我,在不斷的採訪中,口才也進一步得到提高,接近群眾的膽量也大了很多。
那些年的新聞工作經歷,對我來說是人生一段不可多得的值得記憶的美好歷程。
我真正專門從事新聞工作的時間並不長,大約二年時間,短短的時間裡,收穫卻是滿滿的,富有的。
基層的新聞工作是一項非常接地氣的工作,沒有直接與群眾接觸,沒有直接與農村社區接觸,沒有深入地了解民情,是寫不出作品來的。
特別是我們只有縣委報道組的新聞工作者,作品想上省、市報紙,采寫的作品如果沒有一定的新聞價值是不容易見報的。因為各報刊雜誌,自己都有一大批正兒八經的記者、編輯,而我們只能算是“通訊員”而已,只是新聞戰線上的一名“小兵”而已。
二年的新聞工作,讓我較全面地了解縣情、民情;熟悉這片生我養我的土地。
後來,我的崗位發生了變化,先後去了縣裡的經濟部門等行政部門。新聞工作的經歷積累,對我後來的工作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能寫會寫能協調,這些都是從新聞工作中學來的。
值此第23個記者節的到來,回想過去,我自豪地向自己致敬!
我采寫的新聞照片
我采寫的新聞照片
我采寫的新聞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