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輕功那麼厲害,怎麼到現在卻失傳了?原來是有這樣的原因

2022年11月03日08:34:19 資訊 1251


古代的輕功那麼厲害,怎麼到現在卻失傳了?原來是有這樣的原因 - 天天要聞

說起我國的國粹,大家知道的肯定有書法、京劇、茶道、中醫等等,除此之外還有被大家忽略卻又經常看到的中國功夫,這可是我國名揚海外的金字招牌之一,曾經有多少外國人畏懼中國功夫,不敢隨便欺負中華兒女,又有多少人渴望學習一些這傳承千年的技巧,但是這功夫哪有那麼好學的,都是長年累月的積累才成就的一代宗師。

而說起功夫,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想成為像電視劇中那些可以飛檐走壁的英雄豪傑一樣,也喜歡這所謂的“輕功”,這樣的功夫簡直就像是安了飛行器一樣,只需縱身一躍便可登上數米高的城牆,或者是在樹林中踏葉而行,話說這輕功這麼厲害,為什麼到現在去失傳了呢?原來是有這樣的原因。

古代的輕功那麼厲害,怎麼到現在卻失傳了?原來是有這樣的原因 - 天天要聞

輕功雖存在,但沒有那麼誇張

可能很多人認為在影視劇中所演繹的一些武俠故事,亦或者是像金庸前輩寫的武俠小說,這些故事情節和人物都是虛構的,裡面的武功也都是作者編撰出來的,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存在,不可否認的是有些功夫的確是作者憑空想象,捏造出來的,但是輕功卻是真實存在的,而且還能追溯到隋朝時期。

相傳在當時有一位沈光的人,他就是一位會輕功的人,當年修建禪定古寺,而在寺內的一幅十餘丈的經幡繩索斷裂,需要有人爬上去,可是這麼高誰敢嘗試,那稍有不慎便是跌落身亡,可沈光看見之後二話沒說,要來繩索,三下五除二就爬了上去,這可驚住了眾人,這還不算完,他系好繩索後,直接撒開手腳騰空而下,後又以手撐地,退數十步立住身形,毫髮無損,這是徹底把在場的人征服了,此後人們稱他為“肉飛仙”。

古代的輕功那麼厲害,怎麼到現在卻失傳了?原來是有這樣的原因 - 天天要聞

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得知輕功在古代是真實存在的,畢竟哪有人能爬到十餘米高的地方,還在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下,縱身跳下,最後安然落地的,而且在道家以及其他學派的書籍和武功秘籍記載中,輕功也的確是實打實記錄在冊,其中還告訴了人們該如何修鍊輕功。

只不過真實存在的輕功可不像電視劇中演繹的那樣身輕如燕,能夠隨意的飛躍叢林屋檐,甚至說過江僅踩一個蘆葦就能渡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描述和演繹的太過誇張了,只是博大眾的關注罷了,更何況從科學的角度來說,這也是違背物理定律的,要是真有這樣的事情,那豈不是代表着人類能夠脫離自然規律的約束,估計只有羽化升仙才能做到吧!

古代的輕功那麼厲害,怎麼到現在卻失傳了?原來是有這樣的原因 - 天天要聞

用“功”一時,卻要練功千日

不管怎麼說這輕功都是存在的,並且根據記載和一些真實故事來看,輕功具有很多用途,別看不能抵禦強敵,可要是說用於自保應該是沒有問題的,那為什麼這麼厲害的功夫如今失傳了呢?原因很簡單,其中一點就是輕功並不是三年五載就能練成的,而是要從“娃娃”抓起,必須經過長時間的積累才可以。

這個練功的年齡段最好選在孩子十歲左右,這是最好的培養期,太小的話不好訓練,既不聽話,身體也沒辦法承受一定的運動量和壓力,可要是年齡偏大,那骨骼就已經漸漸趨於閉合,更加堅韌,可塑性就沒有那麼好了,所以只有在合適的年齡段進行練習才會有更大的成功率,此後還要每天都堅持訓練,一般都是身體綁上重物,類似運動員使用的沙袋一樣,然後固定跑多少公里,做什麼樣的武功基礎動作,當自身的體能和協調達到一個很好的契合度的時候就能感受到身體的輕巧了。

古代的輕功那麼厲害,怎麼到現在卻失傳了?原來是有這樣的原因 - 天天要聞

可是現在呢,人們怎麼可能會讓自己的孩子在十歲左右吃這種苦,更不想在這樣的年紀做“無用功”,家長們巴不得自己的孩子在這個年齡聰慧過人,能彈鋼琴、會跳舞、會書法,練輕功簡直就是浪費大好年華,有這麼多的時間放到學習課本知識和文化修養上不是更好嗎?再者說現在的孩子玩性太大,極少有孩子會老老實實的吃苦練功,能老實的坐在教室就已經是很不錯的了,讓他們學習輕功那簡直比登天還難。

現世價值不大,被時代淘汰

除此之外,輕功放到現在來說也確實用處不大,古人練習輕功大多數為了強身健體,希望自己能夠健步如飛,但是反觀現在人們出行有各種交通工具,基本上都不用步行,學習輕功也就沒什麼意義了。

古代的輕功那麼厲害,怎麼到現在卻失傳了?原來是有這樣的原因 - 天天要聞

或許對於特殊職業的人來說,輕功可能是職業發展的一大助力,比如運動員、特種部隊等等,他們確實渴望有輕功這樣的能力,但是誰又會把大部分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到這裡,如今已有科學的訓練方法,沒有人會相信輕功會練成,就算練成了,估計也過了服役年齡了。

再從當下的時代來看 如今已是文明社會,比拼的是科技和頭腦,誰還會打打殺殺,靠武力解決問題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那學習輕功自然是沒什麼必要,同時,人們把更多的精力用於自身能力提升和為社會和國家建設方面,如今要想立足於社會最終看的還是綜合素質和能力,而輕功能做什麼?除了跑路也沒什麼作用了,不具備攻擊性,也無法轉化為有用的職業能力,隨着時代的發展被淘汰掉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古代的輕功那麼厲害,怎麼到現在卻失傳了?原來是有這樣的原因 - 天天要聞

結語

雖然說現在普通人不會再學習和練習輕功,但是輕功並沒有絕跡,很多的出家人還是會從小學習的,畢竟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一些教派傳承的瑰寶,自然要有人繼承下來,儘管輕功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樣神奇,但是結合實際來看,輕功確實有其獨到之處,能夠讓人手腳敏捷,肌肉骨骼更為堅韌,可以承受很大的衝擊力,不過這些都是在物理科學的基礎上,還不至於違背地心引力和自然規律,大家要正確看待,不可盲目相信。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資訊分類資訊推薦

范瑋琪力挺陳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來,好姐妹makiyo也補刀 - 天天要聞

范瑋琪力挺陳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來,好姐妹makiyo也補刀

#陳建州風波牽連多位明星#近期,台灣省藝人陳建州性騷擾事件越演越烈,已經有三位女藝人大牙、郭源元和黑澀會美眉妖嬌出來指控陳建州對她們的性騷擾行為。陳建州妻子范瑋琪則發文力挺老公。范瑋琪發文表示自己孕期一直在家,外出黑人一直陪同,黑人不可能存在帶女性回家的可能。
一戰華工的珍貴照片 - 天天要聞

一戰華工的珍貴照片

赴歐勞工上船前消毒洗澡,發放印有編號的外衣、褲子、腰帶及內衣、草帽及鞋襪等,還統一配置毛毯、鋪蓋、水杯和鐵飯碗的工具包,並在離國前集中在威海等地稍作軍訓。
陽後還有這個後遺症,向風而行徵文 - 天天要聞

陽後還有這個後遺症,向風而行徵文

#頭條創作挑戰賽第二期#​#暖冬的生活記#​#電視劇向風而來行徵文#​最近我右側的眼睛好難受,每天睡醒就然糊糊的,一天感覺看東西不太清楚,視力下降很明顯,頭也暈暈的,悶悶的,不是很舒服。我不知道其他人陽後有沒有這個癥狀。
北大高材生感嘆道:“這輩子我就沒說過幾次真話!” - 天天要聞

北大高材生感嘆道:“這輩子我就沒說過幾次真話!”

我有一個姓於的朋友,大家都管他叫老於。老於今年五七多歲,北大畢業,清華讀的碩士,北師大讀的博士,妥妥的學霸。他現在是一家廳級單位的副總工,待遇也不錯。在我們這些人眼裡,那可是人中龍鳳,幾乎是神一樣的存在。有一次幾個朋友一起喝酒,喝多以後,大家照例吹捧這位學霸朋友。
畫家把字畫作價3萬放老闆店裡寄賣,老闆索要2成傭金,被畫家拒絕 - 天天要聞

畫家把字畫作價3萬放老闆店裡寄賣,老闆索要2成傭金,被畫家拒絕

街上有那種賣字畫的店鋪,這種店鋪非常的少,因為懂畫的人也少。店鋪的老闆是個愛畫之人,不是名家的畫,只要是畫的好,價格合適,他也會收下,或者幫忙寄賣。王立是一名沒有任何名氣的畫家,經常會拿一些畫到店裡寄賣,幾百到幾千的價格都有。這一天,王立又拿來一幅畫,說是要寄賣。
04年遼寧老漢撿石頭修豬圈,發現"白髮人頭",專家趕來:終於找到了 - 天天要聞

04年遼寧老漢撿石頭修豬圈,發現"白髮人頭",專家趕來:終於找到了

二〇二二年,很多很有名的節目被網友們重新翻出來,比如《今日說法》,網友們甚至還列出了必看節目單。說到必看的“電子榨菜”,網友們紛紛調侃起了一檔節目,它十分喜歡以農村口耳相傳的驚悚故事為開頭,經過不斷的探索,最終以科學的手段解釋靈異現象,它就是《走近科學》。
運河拾韻:愛的波濤(十三) || 朱鈞賢 - 天天要聞

運河拾韻:愛的波濤(十三) || 朱鈞賢

作者:朱鈞賢 攝影:竹葉青“老闆,還有什麼吩咐?”雪娟和素英同時止步,愕然的轉過身來。徐文琪將手中的鋼筆在桌子上敲了敲,注視了她們一眼,道:“還有幾個問題要對你講一講,我們飯店是食品服務性質的,首先必須要求清潔和衛生,還有的是要注意服務態度必須熱情周到,使客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