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老師、父母就教授我們要養成愛乾淨的好習慣,勤剪指甲、飯前要洗手,上完廁所之後也要洗手,就是因為手經常這裡摸摸,那裡摸摸,會沾染很多肉眼看不見的細菌、病毒,對於身體健康是一個威脅。
就比如上廁所,大便之後就要用手拿着紙去擦拭肛口,手就算是沒有碰到,但也會因為肛口的特殊需要洗洗手,大概這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吧。
“便後洗手”已經成為了日常生活中的一個習慣,但是卻很少有人會在便後把自己的屁股也洗一洗。
印度的便後“儀式感”告訴你便後有沒有必要清洗屁股
關於這一點,印度居民就有發言權了,在大家的印象中印度人大多是用一隻手吃飯,另一隻手就是留着上完廁所之後洗屁股的。因為在印度這個國家上廁所之後沒有用紙擦的習慣,他們的廁所旁邊都會有一個水桶,然後直接用水清洗一下肛口就好,是不是想想畫面就有點不忍直視?為什麼印度人這麼下得去手?
其實他們之所以會有這樣辣眼的行為,並不是因為他們不愛乾淨,而是因為他們太愛乾淨了,同時也太環保了。印度人口不少,上廁所不用紙就可以節省很多的資源,避免環境污染,還有的也是因為用水洗屁股其實是比紙擦更乾淨的。
有數據表示,在印度人的身上是很少會有痔瘡這一病症發生的,和他們便後用清水洗屁股是有關係的。
看到這裡,並不是讓我們中國人便後也用手直接洗屁股,而是要有便後清洗屁股的習慣。
因為洗屁股其實比洗臉還重要!
因為大便雖然主要是食物消化吸收過後的殘渣,但裡面也會有一些病菌和毒素,用紙擦拭可以擦乾淨肛口表面的污垢,但對於肛口褶皺里的糞便殘留其實並沒有清理乾淨。要是使勁擦的話,會導致肛口嬌嫩的肌膚破損,會引發肛口感染等肛周疾病。有研究表示,排便後就算是你使勁擦拭肛門之後,也會有0.1克的糞便殘留,裡面有上百萬個病毒、十來萬的細菌,還有致病細菌。
要是屁股擦不幹凈,細菌就會粘附在屁股上,加上屁股有一整天的不透風,悶熱的環境也是細菌繁殖的有利環境。尤其是女性的生殖道、尿道距離肛口又近,所以就會容易發生尿道和生殖道的感染,像是痔瘡、濕疹、瘙癢等肛周疾病也會發生。而你要是一天、兩天、三天不洗臉的話,最多就是顯得你不清爽而已,導致皮膚毛孔粗大而已。
那便後怎麼沖洗肛口?
要是在家裡的話其實就很方便了,可以先用紙把殘留擦乾淨之後,用花灑直接對着肛口洒水清洗,只需要清洗肛口和周圍就好,肛口裡面不要清洗,之後用干凈的紙或者洗水布擦乾就好。
現在智能馬桶蓋上面就有水流沖洗的功能,曾經日本智能馬桶蓋還一度被中國大媽們哄搶,可見大媽們對肛口的環境衛生也是很重視的。有條件就可以沖洗。
要是在公共場所,可以用水瓶裝水清洗,要是不方便用紙擦乾淨之後,儘快回家清洗更換內褲也是一個方法。
還有結束一天的工作,晚上睡覺之前也是有必要清洗一下屁股,更換內褲的。用溫水清洗,也不要用什麼清洗劑,這樣反而會要是不是天天洗澡的話最好是有專門的盆和毛巾清洗擦拭的,且盆不要用於裝其他的東西尤其襪子,家裡人的其他衣服也不行,洗完之後還要再沖洗一下盆,保持乾爽。
根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在我們成年人當中肛周疾病的發病率近60%,這60%裡面有80%是痔瘡。如今又是乾燥的季節,痔瘡疾病也會時常發生,影響日常的工作和學習。
預防肛周疾病,需要做哪些準備?
楊浦區中醫院肛腸科主任王恆表示,生活中無意見的一個行為都是會誘發肛周疾病的,像是久坐不運動、經常熬夜、喝酒、喜歡吃香辣油膩的飲食,像是火鍋燒烤、麻辣燙等,過度疲勞大致免疫力降低等都會肛周疾病病因。且尤其是在年輕人的身上尤為常見,輕症肛周疾病需要藥物治療,嚴重的可能需要手術。
所以日常生活要避免不利於肛周健康的行為習慣,還有就是不要過長時間如廁,注意便後清潔。在乾燥的季節也要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防止便秘,增加肛周負擔。
其實預防肛周疾病,做定期體檢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很多人便血、肛門瘙癢、疼痛等就會忌諱就醫,然後導致病情嚴重。醫院肛門檢查一般是指檢、肛門鏡檢,雖然有點尷尬但也好比病嚴重了好。
總而言之,肛口的位置雖然尷尬,但也是要多多關注的,尤其是有不舒服的感覺時候,一定要及時就醫檢查,平時也要好好的關注肛口衛生,比如大便後沖洗一下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