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運的腳步越來越近,今年上半年,浙江省科技館以亞運為契機,在館內推出“科技與運動”主題展,從智能設備、運動科技、智慧服務三大方面,多角度展現體育運動中蘊含的科技創新。近日,浙江省科技館策劃“科學有觀”特別活動,走進了承辦亞運會電子競技項目的場館——中國杭州電競中心。
當運動牽手科學,先進的裝備研發、場館建設又如何為競技體育錦上添花?我們一起來看看。
孩子如何運動有講究
活動一開始,浙大一院骨科副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蔡友治,就給大家在現場來了一個“開放式的門診”。蔡醫生也是浙江大學運動醫學研究所副所長,是運動促進健康方面的專家。
蔡醫生帶來了一個膝蓋模型,給大家科普了不少運動健康相關的小知識。蔡醫生告訴大家,並不是所有運動項目都適合每一個孩子,家長需要做一個考量。
“比如大家熟悉的坐位體前屈,其實對小朋友脊柱的生長發育可能有一定影響,所以做的時候,一定要適度,循序漸進。
“喜歡跳舞的小女孩,也不要去過度追求柔韌性,因為孩子的身體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這個時候過度追求柔韌性,反而會對孩子的關節造成一定損傷。
“還有很多小朋友喜歡輪滑,過度追求速度和旋轉姿勢,對踝關節的影響是比較大的,因為小孩的肌肉力量比較弱,沒法承受輪滑急旋帶來的衝擊。”
那有沒有比較適合小朋友的運動呢?蔡醫生的推薦是游泳,“游泳可以促進身高,促進關節的發育,是非常適合孩子的運動。”
蔡醫生也提醒家長們,孩子平時運動時,一定要循序漸進,做劇烈運動的時候要給小朋友準備好護具,“如果小朋友最近半年或者一個季度長得比較快,那這段時間的運動量就不宜太大,以免造成運動損傷。”
在接下來的提問環節,家長們紛紛向蔡醫生問出了心中的疑惑,蔡醫生也一一給出了專業的解答。
乒乓球項目里的神秘大力士
接下來,浙江省科技館的金牌科普輔導員們給大家帶來了精彩的科學實驗秀。為什麼東西放在斜坡不會滑下去?為什麼拉東西時會感受到阻礙?這其實都是因為一位神秘的大力士:靜摩擦力。
靜摩擦力是什麼?它的產生條件是什麼?在“生活實驗室”里,科技館的輔導員們通過筷子、瓶子、盒子、牙刷、鞋子等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生動地展現了靜摩擦力和動摩擦力的作用,讓小朋友對抽象的物理概念有了更直觀的認識。
第二位嘉賓是拱墅區“全民健身 共享亞運”乒乓球項目推廣大使張煜東,他也是前中國國家乒乓球隊運動員。張煜東先分享了他的個人心得:乒乓球運動雖然精彩,但背後需要不懈的努力和持續堅持。
張煜東說,小小的乒乓球里,也蘊藏着大大的科學趣味,比如膠皮和球之間,就是科學實驗中提到的靜摩擦力,而球和拍之間的彈性碰撞也遵守反射定律,入射角越大,反射角就越大。
活動現場,張煜東親身上陣,給家長和孩子們演示乒乓球運動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比如橫拍握法和直拍握法,還有搓球、上下旋球等等,讓不少孩子對乒乓球這項國球運動有了興趣。
在被問到很多乒乓球運動員在發球前會有對着球吹一口氣的習慣,張煜東也給出了來自專業運動員的科普,“這其實是因為運動員在重大比賽的賽場上一般都會有點緊張,這樣手心就會出汗,濕滑的手心可能會影響出拍的角度,所以很多運動員在發球前,會喜歡先擦一下手,再吹一下,讓手變干。”
在活動的互動環節,主持人還邀請家長和小朋友一起上台PK顛球,最後的贏家既不是爸爸也不是媽媽,而是一位小朋友。
張煜東還親自教小朋友如何握拍發球。家長和孩子們度過了一段輕鬆休閑的運動時光,享受運動帶來的快樂。
電競場館裡的科技元素
最後,中國杭州電競中心的技術老師帶着家長和孩子們一起參觀了這座科技感滿滿的亞運場館。
場館老師一邊走一邊向大家介紹,“大家可以抬頭看,我們館內的天窗是由電致變色玻璃製成的。這種玻璃在電場作用下,能夠隨意變換顏色。這樣就可以根據環境變化,調節場館內的光照程度與室內溫度。”
“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在場館裡說話是沒有回聲的,這是因為場館內壁採用了玻璃纖維穿孔板,當館內聲音進入板中的孔隙和空腔時,會與其中的空氣發生摩擦消耗,減少了場館內聲波的反射問題,才有了良好的消音效果。”
活動尾聲,孩子們跟着老師進入了亞運場館的“數字駕駛艙”,看到在數字技術應用下的智能場館,孩子們不禁發出連連驚嘆。
文字:翁丹妮
圖片:金靜馨
編輯:李師禮
責任編輯:沈志軍 朱曉東
主編:陳奕
監製: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