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以“揭黑”式科普為特色的東北博主,憑藉幽默詼諧的經典台詞“科技與狠活兒”成功火出圈。在他的視頻作品當中,充滿了大量揭秘食品添加劑內幕的內容,通過各式各樣的食品添加劑,現場製造出色香味俱佳的美食。
不少網友調侃道:以前父母和老師勸你一萬遍也不肯聽的“不要吃路邊攤”,現在被一個短視頻就戒掉了。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科技與狠活兒”爆火的背後,是社會大眾對於食品安全問題的擔憂,為了安慰廣大“吃貨們”的PTSD,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關於食品安全的那些事兒。
食品添加劑,“罪不至死”
根據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食品添加劑是為改善食品風味,以及防腐保鮮等的需要,而加入到食品當中的天然或者人工合成的一些物質。食品添加劑在進入市場前,會經過嚴格的風險評估,確定在它的最大使用量或者最大殘留量範圍之內,對人體是安全的。
為什麼大家聽到食品添加劑就覺得它有害?很大程度上是把食品添加劑和非法添加物混為一談了,我國對食品添加劑的生產有嚴格規定,使用需遵循五項原則:
1、不應對人體產生任何健康危害
2、不應掩蓋食品腐敗變質
3、不應掩蓋食品本身或加工過程中的質量缺陷或以摻雜、摻假、偽造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劑
4、不應降低食品本身的營養價值
5、在達到預期效果的前提下儘可能減少在食品中的使用量
國家為此還專門制定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來規範使用食品添加劑。凡是不在這個標準內的,例如三聚氰胺、蘇丹紅、瘦肉精、蛋白精......都屬於非法添加物。
除了關注食品添加劑本身,要想買的安心、吃的安全,我們還要學會在萬千食品中挑選出合格又安全的產品。
選購食品時應該注意什麼?
食品外包裝的標籤,其實就是它的“身份證”,更是幫助我們分辨商品品質的好幫手,除了要關注生產日期、保質期、儲存條件等標識,以下內容更需着重觀察。
關注配料表
按照國家規定,配料表的標註有三個原則:排列遞減、標示所有原料、食品添加劑必須標示。如果食品添加劑的位置很靠前,甚至排在其主要原料(如牛奶、水)前,那說明食品添加劑含量比較高,慎重選擇是否購買。
關注“營養成分表”
“1+4”是指營養成分表中至少應標出“能量”和4個核心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的含量及其占NRV百分比。這四種營養素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攝入缺乏時可引起營養不良,攝入過量則可導致肥胖和慢性病發生。
拒絕焦慮,健康飲食
歸根結底,食品添加劑只要符合國家的標準,適量食用對身體健康影響不大,不必過分恐慌,那麼日常生活中,該如何有效規避食品添加劑的過量攝入呢?
不要偏食和暴食
偏食、暴飲暴食會導致單一或多個食品的食品添加劑過量攝入。
減少外出就餐次數
不正規的餐飲業為了追求菜肴的色澤和口感,會在食物里添加過多的食品添加劑,甚至是非法添加劑,因此大家最好買原材料回家自己做,這樣更安全放心。
盡量選擇食品原味的產品
多選擇原味食品,少吃加工食品,這樣能大幅減少吃到食品添加劑的機會,同時有些零食也是這種選擇,多種口味的食品必然會添加多種的添加劑,原味相對少得多。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食品的安全問題,可見大家的健康意識正不斷提高,除了重視身體各方面的健康安全,還要學會把未來的健康風險轉移出去,提前配備合適的健康險,在一定程度上能減輕因疾病而產生的經濟壓力,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在緊急關頭有經濟支撐才更有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