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語: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實力越來越強大。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為1143670億元。
另一方面,隨着國內經濟的穩步向前,國人的錢袋子也變得越來越鼓。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10年前的16510元增加18618元,社會上的富人也變得越來越多了。
以前,大眾對於窮人的定義,可能更多的是吃不飽穿不暖,生活條件拮据。
但是我們發現,隨着社會經濟的快速進步,大部分人雖然已經擺脫貧窮,實現了小康生活,可與此同時社會上也有一個全新的群體出現了,他被人們稱之為——社會“新型窮人”。
客觀地來說,新型窮人是我國房地產行業崛起後“孕育”出來的一批人。表面上,“新窮人”在寫字樓、辦公室工作,不少人甚至月入上萬元,住着上百萬的房子,開着10多萬的汽車,生活物質水平非常高。
但實際上,他們雖然看似擁有很多的東西,卻因為種種原因,比如房貸、生活、子女教育等原因需要長期“畫地為牢”,無法離開大城市,也沒有多少屬於自己的時間。
從存款額上看,他們卻是名副其實的窮人,由於貸款比較多,經常入不敷出,有些人平時還靠信用卡借貸來維持生活,並且沒有任何的存款。
那麼,城市“新型窮人”到底從何而來?
說起他們的生活,能夠走到今天這一步,其實也是十分不容易的。眾所周知,我國自1998年房改以來,房價一路飆升,很多在農村以及小鎮走出來的年輕人,他們外出打拚,碰到了電商以及其他互聯網行業帶來的機會,一躍成為周圍人裡邊的佼佼者。
有了錢之後,他們也成為第一批從村裡或者小鎮上走出來買房的年輕人。現如今,他們無疑是父母眼中的驕傲,更是長輩們眼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不過,在城裡買了房子以後,就真的能成為城市的“新主人”嗎?從現有的普遍情況來看,他們其實表面上風光無限,實際生活卻並不輕鬆。
首先,他們無時不刻不在承受着高額房貸帶來的壓力。
這些年房價實在是偏高,導致很多年輕人即便是掏空家底,也只能通過首付+貸款的方式買房。現如今,大約有70%以上的城鎮家庭,長期背負着房貸。
有的家庭房貸月供幾千元,有的甚至達到一萬元以上。因此,很多貸款買房的人都被稱之為“房奴”,他們每天睜開眼睛,就是想着賺錢還房貸,然後才考慮其他的東西。
在筆者周圍,就有不少年輕人,他們收入的一大半都要拿去償還房貸,其餘的錢根本不夠生活開支,經濟上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
其次,拖家帶口在城市生活,經濟壓力可不小。
在城市裡買了房子,生活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嗎?事實證明,買房子只是城市家庭最基本的支出,長期在城市生活才是開支的大頭。
畢竟, 在城市不像農村,有着非常多的固定開支,比如物業費、停車費、天然氣費、水電費等等,如果小孩子正在讀書的話,那麼則還要準備一大筆錢。總而言之,城市生活方方面面都需要用錢去打理。
所以,其實很多人並不知道,“社會新窮人”因為各方面壓力大,活得十分的焦慮,並沒有大家想得那麼幸福。
他們生怕自己哪天突然生病了,或者家裡人哪天身體出現意外,急需要用錢的話,沒有存款的他們可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
在他們心裡,其實是渴望回到農村生活,跟一切壓力說再見。但他們沒有勇氣,也不敢這樣選擇,為了孩子、為了家庭,他們必須咬牙堅持下去……
不知道大家對此現象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