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患者滿足哪些條件才能出院?出院後要注意什麼?衛健委回應來了
在10月9日舉行的呼和浩特市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第47場)上,呼和浩特市衛健委二級調研員劉院君介紹了呼和浩特市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情況以及治癒患者出院後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劉院君說,昨天開始,呼和浩特市陸續有患者治癒出院,接下來人數還會越來越多,這對於疫情防控工作來說是一個好消息。根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第九版,只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即可出院:一是體溫恢復正常 3 天以上;二是呼吸道癥狀明顯好轉;三是肺部影像學顯示急性滲出性病變明顯改善;四是期間第6天和第7天連續兩次核酸檢測 N 基因和 ORF 基因 Ct值均≥35,或連續兩次核酸檢測陰性。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後,主要還是做好居家防護,以及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放鬆心態,作息規律,不要熬夜,保證充足的飲水,堅持適量的運動,養成勤洗手戴口罩的習慣。
患者符合出院標準後,我們會通知患者居住地所在轄區疫情防控指揮部,將出院患者用專車閉環轉運回居所,在社區指導下進行7天居家健康監測。居家健康監測期間,有條件最好單獨居住,如果與家庭成員合住,最好能單獨住在一間通風良好的房間,盡量使用獨立的衛生間,避免與其他家庭成員共用衛生間。飲食分餐,儘可能避免與家人近距離密切接觸。在出院後按要求進行核酸檢測,做好個人防護和癥狀監測,每天早晚各測量一次體溫。如果出現高燒、持續性咳嗽、身體疼痛、頭痛、喉嚨痛、嗅覺改變和食欲不振等癥狀,應立即報告社區工作人員。居家期間不外出,因特殊情況必須外出時,要經所在社區批准和安排。
劉院君介紹,從目前的研究和臨床經驗來看,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無癥狀感染者解除醫學觀察後,他們體內已產生相應抗體,且不具備傳染性。希望其家人和社區不必為此擔憂。

呼和浩特:疫情期間必須保障市民正常就醫 如遇看病難請撥打“12320”
10月9日,在呼和浩特市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第47場)上,呼和浩特市衛健委二級調研員劉院君就疫情期間如何保障市民正常就醫問題給出解答。
劉院君說,我們加強政策宣傳培訓,明確必須保障居民正常就醫需求,由社區疫情防控辦指定專人、專車或120救護車“點對點”閉環接送。同時,為避免擠佔120急救資源,要求社區防控辦要配足“專車”,除急危重症患者外,盡量使用“專車”來接送。
為保障疫情期間市民群眾正常就醫,呼和浩特市已連續發出《關於高(中)風險區域、隔離場所群眾就醫的公告》《關於在疫情期間開通孕產婦救治綠色通道的通告》《關於呼和浩特市疫情期間“黃碼醫院”及發熱門診諮詢服務電話的公告》,進一步暢通服務諮詢渠道,滿足發熱、常見病、非危急重症患者以及血液透析、腫瘤放化療、孕產婦、新生兒、急危重症、慢性病等不同需求患者基本的、必需的就醫需求。
此外,在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內蒙古自治區中醫院、內蒙古自治區國際蒙醫醫院已開通“互聯網+醫療服務”,提供線上健康評估、健康指導、健康宣教、就診指導、慢病複診、心理疏導等,線上解決市民群眾就醫需求。
在此提醒廣大市民,疫情期間如有就醫需求,首先要聯繫社區防控辦或隔離點醫療保障人員,如遇看病難問題,請及時撥打“12320”衛生健康服務熱線幫助解決。
呼和浩特:推進一系列新舉措 儘快實現社會面清零
10月9日,呼和浩特市委政法委副書記趙忠在呼和浩特市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第47場)上介紹了呼和浩特市在社會面管控方面採取的新措施。

趙忠介紹,當前,呼和浩特市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複雜,為了儘快實現社會面清零,更好的鞏固疫情防控成果,在社會管控方面,正在推進一系列新的舉措。在這裡,我重點介紹正在推進的兩項工作。
首先是“拔釘子”行動。針對出現5例以上陽性感染者的重點高風險區域,強化組織領導,加大力量投入,全面落實落細管控措施,儘快降低重點區域疫情傳播風險。要讓黨旗高高飄起來,專班制度建起來,宣傳喇叭響起來,村民院落封起來,巷道路口守起來,巡邏人員動起來,無人飛機飛起來,生活物資包起來,生活醫療垃圾收起來,以強有力的舉措儘快控制疫情擴散蔓延。
具體來說,一是圍繞核酸檢測開展“篩查”行動。對在高風險區域內的人員開展全面篩查,做到應檢盡檢、應測盡測、不漏一人。二是“守門”行動。通過加大對區域卡口的值守力度,進一步對進出車輛、人員從嚴從緊加強管控。三是“清陽”行動。對於區域內新增的陽性感染者,第一時間轉運,阻斷傳播途徑,實現“日清日結”。四是“疏密”行動。深入開展流調摸排,前移對密接人員的管理關口,加強對集中隔離人員的管控,對次密接人員嚴格落實居家隔離管控措施。五是 “消殺”行動。對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的居住、工作、活動等場所,在及時開展終末消殺的基礎上,科學評估消殺效果。強化對廂式電梯、樓道等重點區域和電梯按鍵、樓梯扶手、單元門把手等人員頻繁接觸的重點部位消毒。六是 “關愛”行動。在保障出院解隔人員順利返回居住地的基礎上,開展心理疏導,緩解焦慮情緒。同時,加大對老人、病患、滯留人員等特殊人群的幫扶,按照“有求必應、有需必供”的原則,做好保供物資的採買、儲備、調撥和發放。也要關愛志願人群,加強對志願者風險防範意識的宣傳引導,竭盡全力為開展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工作的工作人員提供物資保障。
第二是無疫小區創建活動。為了充分發揮市民的群防群控作用,持續強化基層疫情防控能力,將在全市範圍內開展無疫小區(村)創建活動。對於所有已實現本區域內動態清零,並在7天內無新增確診病例、無癥狀感染者及密接的村、平房區、小區,和未發生疫情的村、平房區、小區,符合條件的,都要積極創建無疫小區。
具體來說,需要具備以下一些條件:一是疫情防控組織機構健全。二是疫情病例保持清零狀態。三是疫情防控措施落實到位。四是轄區環境清潔消毒規範。五是轄區健康服務保障有力。六是個人健康主體責任落實。七是疫情防控宣傳氛圍濃厚。具體的內容,已經通過文件形式下發到各地區。創建流程方面,按照由村(平房區)、小區主動申報、鄉鎮級審核、旗縣區級評定、市級備案發布的原則,具體由各旗縣區疫情防控指揮部會同民政部門、衛健部門組織實施。
下一步,我們會積極引導和發揮人民群眾在疫情防控中的主體作用,通過拔釘子、“無疫小區(村)”創建等專項行動,進一步提高全民防疫意識、健康生活意識、自我防護意識。希望大家互相理解配合,團結起來,為早日實現社會面清零、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呼和浩特採取措施防範疫情外溢
10月9日,在呼和浩特市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第47場)上,呼和浩特市交通運輸局總工程師郭全斌就呼和浩特近期為防範疫情外溢方面採取的措施進行了通報。

郭全斌說,本輪疫情發生以來,呼和浩特市在從嚴做好外防輸入的同時,及時調整離呼防控政策,認真落實市疫情防控指揮部91號公告,嚴格執行各項查驗防控措施,嚴密防範疫情通過交通運輸環節傳播外溢。
一是嚴防人員外溢風險。堅持非必要不離呼,確有特殊情況的人員(貨車司乘人員除外),離呼時須提供 “五天三檢”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每次間隔24小時以上)、青城碼綠碼且體溫正常,並進行離呼核酸採樣;前往北京人員還須查驗北京健康寶綠碼,登記個人信息,單人單管進行離呼核酸採樣和抗原檢測,抗原結果正常的予以通行。
二是嚴防貨運外溢風險。為確保呼和浩特市疫情防控和民生物資供應順暢,設置了4處貨運專用通道、6處物資中轉站,發放通行證近3萬張,全力保障貨物運輸暢通。在做好保通保暢的同時,也加強了貨運疫情風險防控。貨車司乘人員入呼時,嚴格落實測溫、掃青城碼、查驗48小時內1次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等措施,並進行落地核酸採樣,即采即走即追;入呼後,點對點閉環運輸,貨車司乘人員全程不下車、不接觸,貨物即裝即卸即走,在市域內不得隨意停靠;離呼時,嚴格落實測溫、掃青城碼、查驗24小時內1次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並進行離呼核酸採樣;對前往北京的貨車司乘人員,還須查驗北京健康寶綠碼,登記個人信息,單人單管離呼核酸採樣和抗原檢測,抗原結果正常的予以通行。
三是嚴防交通工具外溢風險。目前,呼和浩特市省際、盟市際道路客運班線已停運。受疫情影響,進出港航班、鐵路運行列車已大幅減少,但對交通場站和交通工具加密了通風消殺頻次,嚴格控制載客率,提醒旅客保持安全距離、做好個人防護。同時,嚴厲打擊疫情防控期間非法營運行為,堅決阻斷疫情通過非法營運渠道傳播擴散。
最後,藉此機會向廣大市民呼籲,非必要不流動、非必要不離呼,確需跨市出行,請自覺履行個人防控責任和義務,做好旅途個人防護,防範旅途疫情風險,嚴格執行當地疫情防控政策規定,積極配合落實疫情防控措施要求。
END

內容來源於 內蒙古1056交通之聲
本次轉載目的在於傳播
如有版權侵犯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