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最後一天和女友到鄭州大衛城閑逛,兩人均有收穫,她在專櫃購得一雙老爹鞋,而我看中一件衛衣,因商場折扣沒達到心理預期改為網購。
我以這件事為線索寫了篇文章昨晚發到頭條,沒想到今天接到專櫃導購電話,無意中寫下的文字為她帶來了麻煩。
為了那位無辜的店員,我隱藏了那篇文字。同時也提醒自己,本就是寫着玩,不為博眼球,也不為求關注,還是盡量不惹事、少“寫實”為好。
只是我不明白,“他們”是不是應該從自身找原因,從顧客的反饋中改進提升?
比如,商場(實體店)如何在電商中殺出重圍?
電商有電商的優勢,實體店有實體店的優勢。電商最大的優勢是價格,而實體店的優勢卻很多。
1、實體店最大的優勢在於良好的消費體驗。
優美的環境,良好的服務,顧客穿上美美的衣服,在鏡子前走上那麼幾圈,心情大好。所以才有《蝸居》中海萍說的那句經典台詞:“因為逛街之於女人的快樂絕不亞於偷情對於男人的,所以你不能狹隘的把逛街從精神層面降低到一個簡單的物質層面。”
2、實體店另一個無可比擬的優勢是產品的質量。
產品質量過硬是根本,而網上有很多產品參差不齊,質量無法保證,人們想要網購,就會承擔一定的風險。
3、實體店還有一個優勢就是消費者的忠誠度。
每個好的品牌都有一批擁躉者,實體店可以根據顧客的消費偏好、消費習慣、消費水平等定位店鋪的精準客戶與潛在客戶,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來增加消費者與品牌的粘合度,並給長期穩定的客戶一定的讓利空間。
實體店只要價格不比電商高的太多,大家還是更願意在實體店購物。
而現狀是實體店新品衣服往往9折,但代購5-6折便可拿到。誰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放着便宜不佔不是傻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