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蘭州有7年了,早就想寫一篇關於她的文章,提筆落筆、反反覆復,不知道從哪裡開始也不知道要寫什麼,明明是想寫點東西,又不知如何開頭。細細想來,她大抵是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吧!
蘭州,古稱金城,是黃河唯一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浩浩黃河水穿城而過,流出了蘭州人的粗曠與豪邁,大氣與細膩。
讀者
在蘭州,一本書、一碗面、一杯牛奶雞蛋醪糟
提起蘭州,人們會不約而同的想到“蘭州拉麵”,每每與人聊起,我總會據理力爭甚至憤慨道:在蘭州,沒有拉麵,只有牛肉麵。於蘭州而言,牛肉麵不是簡單的一碗面,是一種生活方式,更飽含了深厚的蘭州情感。時間久了,我似乎也成熟了許多,不再與人爭辯,畢竟離開蘭州,發現見到的門頭牌匾基本上都是“蘭州正宗牛肉拉麵”!
蘭州牛肉麵
然而,時至今日最想念的還是那碗熱氣騰騰的牛肉麵,不為別的,只為“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的態度!湯要清亮,蘿蔔片要白,辣椒油要紅,香菜蒜苗要綠,麵條要黃亮;這種態度就是專註。
在蘭州,人們更喜歡稱為牛大。清晨六點,蘭州就在牛肉麵的香味中醒來。瞧,師傅用力地和面抻面,精神抖擻的一天便在這碗面開始了。
猶記得央視著名主持人李修平在一篇文章中寫到:人的嗅覺是離記憶中樞最近的,對味道的回憶會讓你立即想起多年前的場景。空氣里一股飄香的味道,蘭州人會聞出來那是蘭州的味道,就像聽到一首有很多回憶的老歌,一下子融在其中!
一碗牛肉麵
我敢確定並肯定的一件事,那就是在外漂泊的蘭州人回鄉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吃一碗原汁原味、地地道道的牛肉麵。不接受反駁!與我,感同身受,依稀記得那時候每次回蘭州,下了火車或飛機第一件事就是咥一碗牛肉麵,並且奢侈的來個全套。
“要個撒捏?”
“來個韭葉子吧,辣子多些、肉多些!”
這一碗飽含蘭州情感的牛肉麵吃完,那真是攢勁的很!
牛肉麵
白天,沿着黃河邊走,吹着微風喝一碗三炮台,行至中山橋附近,你會發現,“黃河第一橋”石碑前聚集了許多遊客爭相留影,橋上行人如織,抬頭仰望,對岸山頂的白塔巍然屹立,似乎能聽到象皮鼓的震撼、青銅鐘的悅耳,還有紫荊樹的婆娑。
不經意間走到“黃河母親”雕塑前,你會發現,浮躁的心境即刻變得沉靜。你瞧,母親秀髮飄拂,神態慈祥,身軀頎長勻稱,曲線優美,微微含笑,抬頭微曲右臂,仰卧于波濤之上,右側依偎着一裸身男嬰,頭微左顧,舉首憨笑,顯得頑皮可愛。這構圖象徵了哺育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黃河母親和快樂幸福茁壯成長的華夏子孫。這就是黃河,孕育華夏民族的搖籃。
羊皮筏子
“千年筏子百年橋,萬里黃河第一漂”,順着黃河邊走,你還會聽到筏客子們的招呼聲,讓你來一次獨一無二的黃河漂流體驗,做個黃河上特立獨行的漂流者,體驗蘭州這傳承下來的古老智慧——羊皮筏子。坐在皮筏子上,渾黃的河水打着漩渦緩緩東流,時而溫柔平靜、時而湍急,彷彿是浪尖上的舞蹈,這時,你才覺得,平時看上去溫馴的黃河也會讓你驚心動魄,你想,人在筏上飄、水在腳下流、鳥在空中吟,是不是別有一番風味。
一座城市是否有活力,要看這座城市的夜生活,去看看他們對待夜宵的態度,便可見分曉。猶記唐朝詩人王建在《夜看揚州市》中寫道:夜市千燈照碧雲,高樓紅袖客紛紛。如今不似時平日,猶自笙歌徹曉聞。
在蘭州,晚上跟着人流,你會不自覺的鑽進正寧路的夜市,也只有在晚上,正寧路才會有活力,來自四面八方、趨之若鶩的吃貨佔據着正寧路邊邊角角的位置,每家店門前都排着長長的隊伍,吃貨之稠密絕對是讓人難以想象的。香甜微醺的甜胚子、麻辣細膩的洋芋片、上過舌尖的牛奶雞蛋醪糟……
牛奶雞蛋醪糟
蘭州,黃河上的一顆明珠。一直都在散發著她獨特的魅力。懷念蘭州,那裡有逝去的青春,那裡有美好的回憶!
作者:宋傑,曾在蘭州生活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