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緬懷冶金學家葉渚沛院士----《科海追星》之三百廿八
技聚“三高”百鍊鋼。
轉爐首建拓天荒。
鈦釩熔匯鑄超強。
償夙志,壯雄邦:
巨炮神威震九疆。
真相“皖南”助曝光。
亟吁稀土自國藏。
“牛棚”猶暗著華章。
愛不悔,業流芳,
一渚千潮沛萬江。
(《天仙子》----張飆)
今天是葉渚沛院士(1902年10月6日----1971年11月24日)誕辰120年紀念日。他是中國化工冶金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中國氧氣轉爐鍊鋼技術的倡導者,建成了中國第一座工業化的氧氣轉爐鍊鋼廠。他少年立志要“學習最好的鍊鋼技術,為祖國製造最厲害的大炮,一定把帝國主義打跑”。他提出了高爐強化冶煉的高壓爐頂、高風溫、高濕度鼓風“三高”理論。於1952、1954、1956年對大冶鐵礦提出綜合利用方案,1958年發表了《攀枝花含鈦鐵礦的緊急問題》的書面意見,於1962、1963年兩次提出合理利用整稀土資源的重要建議。為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和稀土資源的保護做出巨大貢獻。195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葉渚沛始終堅持自己正確主張。“文革”被關“牛棚”期間,依然關注冶金並寫論文。孩子問他50年代回國是否後悔,他說:“我的命運就是與新中國連在一起的。在美國,我的工作只是給美國社會增添財富,不是我所追求的人生。不,我不後悔,這是我人生必由之路。”他留下的遺囑是:“把蹲‘牛棚’以來所寫的論文和建議書(約20萬字),獻給國家,將來會有用的。”
1941年“皖南事變”後,葉渚沛受委託,為周恩來與外國使館人員安排會晤,協助公開了“皖南事變”真相。1938年,葉渚沛將自己全部積蓄資助了前往延安途中丟失醫療器械和旅費的諾爾曼·白求恩。
新中國成立時,身居異國的葉渚沛欣喜萬分,邀集朋友舉辦家宴慶賀。他說:“我們這些長期漂泊海外的遊子,從此有了自己的國家。為祖國爭譽,振興中華的抱負可以實現了。”毅然辭去在聯合國的職務,於1950年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