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順着別人說,而不是逆着對方的意見
正文:
最近公司有幾個小夥伴,業績出的不是很好,大家在討論問題的時候,讓他們復盤一下,跟客戶是如何談的。
他們共同反饋是,客戶自以為是,總是覺得產品設計,應該像他們那個樣子一樣,如果你達不到對方想要的點,或者達不到對方的想聽的話,對方就不跟你合作了,甚至拉黑掛斷電話。
啥意思呢?
可以理解成客戶有自己的一套理論,比如說客戶認為,一個產品有, ABC,3項數值,他認為a項,是最重要的,如果沒有a ,BC都沒有作用。
但事實上證明a和B都不重要,只是C是最重要的,但如果你按這種方式跟客戶談,客戶覺得你根本不懂就不跟你談了。
正確的方法是什麼?
作為銷售,讓客戶了解需求,並且能夠合作是關鍵,你順着客戶說,讓客戶明白,他說的有道理,但是他也需要考慮C項,所帶來的價值,而不是上來說,客戶懂個屁,真正應該是C項重要。
因為我們每個人,對於產品的認知差不一樣,甚至很多人會覺得,你聽我的准沒錯,但是客戶總會覺得,你讓我聽你的是你要坑我錢,實際上站在客戶的角度考慮的核心原因一定是順着對方說。
而不是,上來跟客戶進行抬杠,讓自己一點辦法也沒有。
生活中我們發現,跟長輩在一塊溝通,為什麼有時候聊兩句,就不想跟長輩說話了,包括現在的90後95後00後回家之後,基本上不願意跟父母多說話。
主要的原因,因為他們有他們的知識理論和體系,這一代人這一代人的想法,如果雙方不能相互理解,或者雙方不能順着對方說,基本上聊過5分鐘就崩了。
比方說,爺爺奶奶這一輩兒,總是不停的在催婚,說是二十五六歲,30歲出頭的年紀,怎麼不結婚?
你是不是有毛病?怎麼不結婚?再不結婚就沒人要了。
但是,如果你跟對方說,對方的要求比較高,而且對方有受虐傾向,或者是,有一些人格不健全,喜歡暴脾氣,甚至有時候動手打人。
晚輩用這樣的方式跟長輩進行交流,但是長輩之間來了一句,你管那麼多幹嘛,反正嫁的人他以後慢慢會改好的,你知道你一個人,以後就沒人照顧你了之類的。
久而久之,你發現兩個人不在一個頻道,所以就應付兩聲
但是有些長輩,依然會跑過來跟你說,你為什麼不願意聽我說話,你這小輩越長越大了,但是越不把我們老一輩人放在眼裡,你算個什麼要沒有我們你們能活到現在。
你一聽氣不打一處來,但是又沒辦法憋上一口氣,最後發誓再也不來了。
其實有時候,你會發現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原因,是因為兩者沒有站在同一個維度思考。
或者你沒有辦法順着別人說,你說一年,去看望一兩次長輩的目的是什麼?主要是為了順氣。
把他們哄好了,自己最多也就難受上一兩個小時,把他們哄得開開心心的,自己出來該幹嘛幹嘛就行。
而你上去跟別人爭執,跟別人抬杠,說對方不對,對方這麼多年的生活閱歷和見聞,已經沒有辦法去容納你新的體系,所以這個時候需要你來照顧。
畢竟是你的親人畢竟對你付出過,所以有時候需要,真正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從而達到問題解決問題。
我們從多個維度去考慮價值的時候,需要明白一個特點。
生活並不是我們想的那麼複雜,有時候即使是跟你身邊的人溝通,如果你覺得他對於你的生活來講毫無意義,比如說就是一個所謂的遠房親戚或者是一個公司的同事,兩個人八輩子不會合作,也見不到一塊。
他說什麼,你只要點頭認可,說句您說的有道理,我受教了,學習了,就OK了
但如果說這個是你的至親之愛,或者是跟你一起創業和做事業的合伙人,如果遇到相互類型的東西,或者直接影響到以後的工作和發展,那就有必要真的超過時間都到一塊好好聊聊
因為認真的工作,中間存在問題,想辦法要第一時間解決,而不是去推脫或者是隱瞞。
這才是對工作和事業負責
但事實證明,我們生活中95%以上的事情,基本上都是與你無關,或者與我無關,所以大多數的事情只要順着別人說就OK了,而這些中也包含着你的客戶。
你的客戶覺得他知道的多,那就順着他的意思說,把自己的理念融合進去之後,讓客戶感覺得到你在照顧他情緒的同時,也在表達自己的特點
讓我們明白這裡面的價值,同時也讓我們每個人明白,在生活中順着別人說,不是妥協,反倒是一種智慧,因為跟別人抬杠一點好處都沒有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