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中國摩托車行業伴隨着新中國一同發展、一起成長,也見證了一個國家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如今這盛世,對於70多年前的人們而言或許是難以想象的,但一款款經典的摩托車,作為時代的見證者和親歷者,雖默默無言,卻因時代的光芒而熠熠生輝,向人們傾訴着滄海桑田的社會巨變……
前文閱讀:
【回顧記憶中的經典車】1.開天闢地“井岡山”
【回顧記憶中的經典車】2.“井岡山”挎子,中國挎子第一車

看過前文的讀者們會對中國挎子的起源有所了解——最早的挎子是“井岡山”,長江750隻是“井岡山”挎子的繼任者,也是復刻的蘇制M72。M72則是前蘇聯仿製的德國軍車——寶馬R71。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是“井岡山”的退隱成全了長江750。

1956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向第二機械工業部提出仿製M-72型摩托車的要求。1957年2月11日,第二機械工業部四局在北京召開首次民用產品(當時稱之為第二品)協作專業會議。會上,分配給南昌飛機製造公司(洪都機械廠)的民品任務之一就是試製生產M-72型摩托車,要求當年試製成功並生產100輛。

1957年5月底,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提供的3輛前蘇聯烏拉爾工廠生產的M-72型摩托車運到了南昌飛機製造公司,南昌飛機製造公司立即成立了由副總工程師吳之一擔任組長,由工程技術人員和工人參加的“三結合”試製領導小組,按照第二機械工業部和四局的要求,制訂了試製工作計劃。

1957年11月30日,工廠裝配成功了第一輛摩托車;12月20日,順利完成了5輛樣車的總裝任務並對樣車進行了3000km道路試驗,質量基本達到了設計要求。1958年12月,在北京全國軍工企業首屆民用產品展覽會上,第二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劉鼎在750摩托車展台前沉思良久,他考慮到兩個主要承製廠一個在江西、一個在湖南(負責生產摩托車發動機的南方動力機械公司),江西有鄱陽湖,湖南有洞庭湖,都流入長江,建議此車名為“長江”。從此,這款只用了6個月即研製成功的軍用偏三輪正式命名為長江750並開始了大批量生產……

連載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