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才知道,這個電唱機是我們村裡有一個“萬元戶”,他們家重新翻蓋了房子,有一些陳舊的東西都便宜賣掉。我爸去人家裡看好了這個能發出聲音的“戲匣子”,還有一大堆花花綠綠的唱片,就花了2塊錢給買了回來。當時那2塊錢可是大錢呢,因為我們家那時候一年才能從隊里分回不到30塊錢的收入。
家裡自從有了這個電唱機,我只要有時間就會打開聽上一段。有時也會不斷翻看帶回來的那一摞花花綠綠的唱片,基本上一張排着一張地聽。也就是通過這個電唱機,我知道了古典音樂,知道了戲曲界的四大名旦,知道了郭蘭英、李谷一、李雙江、蔣大偉等當時知名的歌唱家,當然也養成了邊聽音樂邊做事的習慣。
小時候放學回家,要做的家務事很多,剝玉米、剝花生,幫着媽媽做手工等,耳邊總響着那些電唱機的聲音。只是每過個十來分鐘就得換唱片。每當這個時候,我媽總是嘴裡嘟嘟幾句,埋怨我爸買回這個東西,害得我幹活不專心。
這台電唱機在我們家用了有十來年,我們家裡條件好一些了,又陸續買來電視機、錄放機、微型收音機,我自己也買了一個隨身聽,這個電唱機就基本很少去擺弄了。後來我們家收拾老房子,在一個房間旮旯里又發現了它,上面已經蒙上了好多好多的灰塵,那些唱片更是全讓灰土給迷住,已經不能再聽了。最終這個電唱機和那些舊唱片都當垃圾被人給收走了。
現在回想自己聽音樂的歷程,那些音樂載體從唱片、盒式磁帶到後來的CD、mp3,再到現在的音樂平台流媒體,幾度變遷,幾度更迭。科技在快速發展,直接影響着人們的日常生活。但音樂載體快速變化,唯有音樂永留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