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想象嗎?
橫貫流動的塔克拉瑪干沙漠,修建一條長達522公里的公路,竟然不會被移動的沙丘掩埋,這是中國基建的奇蹟,更是讓世界讚歎的奇蹟,而維護這條生命之路的108間水井房,都有着相應的守井人,每間水井房,每一年都要花費10萬元去進行維護,沙漠公路修的真值得嗎?
塔克拉瑪干沙漠的位置在我國新疆的塔里木盆地,沙漠長達1000公里,整個面積33萬平方公里,每年降水最低時只有幾毫米,試想這麼可憐的幾滴雨落到動輒七八十度的沙漠上,幾乎瞬間都蒸發不見了。
更何況這裡的大風常年不息,最大的沙丘有幾百米高,隨着風力不停移動,大大小小的沙丘變幻莫測,連綿起伏,形成不斷累積的沙牆,一旦出現狂風大作的沙塵暴,那真是黃沙漫天遮天蔽日,想象一下都覺得非常恐怖。
作為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干被稱為死亡之海,中國卻在其中修建了生命之路,輪台到民豐公路長達五百多公里非常壯麗,20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就建好通車了,廣袤沙漠中孤獨而靜謐,只有風吹動沙礫的聲音。但是移動的沙丘所及之處,長達446公里,卻無法撼動這條公路,這就是因為有着沙漠水井房。
這些水井房是做什麼用呢?
沙漠公路之所以能抵禦移動的沙丘,就是因為公路兩側有着綠化帶的保護,還有固沙帶。而為了讓這些保護公路的綠化植物存活下去,單憑每年自然降水那點雨量,真正是杯水車薪。
於是每隔一段路,大約間隔4公里,就會建設一座水井房,公路全程有108座水井房,公路邊上的綠植就要靠這些水井來維護,每座水井房都有值班的工人,伴隨着風沙守護着這條公路。移動的沙丘無數次想要侵蝕公路,但是都被固沙帶和綠植獨擋住了,什麼綠植這麼厲害呢?
首先用草編製的方格植入公路兩邊,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然後國家在2003年開始,在公路兩邊,種植了樹木綠化帶,寬度達到了70多米,進行防沙。
這些樹木形成的綠化面積高達3500公頃,成了沙漠中守護公路的綠色衛士。能在沙漠這樣的惡劣條件下存活的樹,都是能夠抗風沙,耐高溫的樹種,科研人員們經過長期的培育,選出了幾十個品種,主要有梭梭樹,怪柳樹和沙拐棗樹等。
這麼大面積的綠植,加上每個責任區範圍的幾公里長度,算下來面積也是非常可觀了,每天需要水井房灌溉的水量也是很大的。
這些守護水井房的工人師傅,平均年齡都是中年人,很多人更老齡化一些,大多是一對夫妻,一起生活在水井房位置,他們的工作平凡而偉大,日日夜夜都在這裡,照料着這些歷盡千難萬險建造起來的沙漠公路,以及沙漠邊的綠植。
而國家建造這些水井房,每一間每年都要投入10萬左右的資金進行維護,聽上去這個金額讓人大吃一驚,那麼這些高昂的費用主要的用途是什麼呢?
水井房的工作師傅,在工作的水井位置,每天都要使用柴油機進行從井中抽取地下水,還要投放肥料,澆灌自己責任區範圍內的樹木和綠植,檢查固沙帶有沒有鬆動需要加固的位置。
這些柴油機只能供水井抽水使用,沒有多餘的電量供應其他家電。很多網友會奇怪,難道工人澆灌這些幾公里的樹木和綠植,要拖着水管走來走去嗎,要知道每個水井房的責任區都在四公里左右,道路兩側都算上,就有八公里左右,而且每一側的綠化都寬達幾十米,如果想要都灌溉到位,恐怕要走上一天了,尤其酷暑天氣,走這麼遠的路澆水能吃得消嗎?
其實完全不用擔心,這個灌溉系統是現代化設計,使用了鋪設管道的方式,工人不需要繁重的體力勞動,只需要檢查在道路兩側的澆水管道有沒有開裂和破損就好,減少了很多勞動強度。
水井房生活物資都是要靠每周一次的集中配送,其他季節還算好些,酷暑夏季是非常難耐的,食物也容易在高溫天氣下變質,但是水井房卻沒有冰箱儲存食物,就算有的工人曾經想辦法挖個地窖試着存放食物,但是往下挖幾米深後還是滾燙的沙子,只能頹然放棄。
可見沙漠的溫度,在夏季多麼的可怕,這些工人也要克服很多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難,有的人竟然在這麼艱苦的環境里工作了二十多年,也是非常值得尊敬了。
每天都要用柴油發電機進行抽水使用的柴油,每天都要使用50多升,每個水井房一年都要使用油費10萬元左右,一百多個水井房,除了有十多個是太陽能發電抽水,其他的目前還都是柴油發電機抽水,整體每年都要在千萬元維護費,再加上這些澆灌的管道維護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但是這條沙漠公路給新疆地區和周邊省市的人們,提供了無法估量的便利和發展機遇 ,修建這條沙漠公路利在千秋,非常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