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人的“懶螞蟻效應”:為什麼你越努力,越平庸?
你努力對了嗎?
努力一定會獲得成果嗎?但是為什麼有些人都那麼努力了,還是沒有成功呢?
就像學生時代你會發現每個班裡總會有這樣一種人,他學習非常的踏實,非常的努力,最後努力到所有人都被他感動了,但是他的成績還是平平,甚至有的時候還會倒退,這是為什麼呢?
努力的核心
舉個例子,香水中他含有95%的水,而剩下的5%才是它能否成為一瓶優秀香水的根源,而這5%就是他的香精,是他和其他香水競爭的關鍵。
那麼替換到人之中,就是說你所有的努力其實就是那95%的水,而剩下的5%才是你努力是否能夠成功的關鍵。
所以真正聰明的人都應該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如何將這5%更加優秀上。
再將這5%的核心競爭力加滿之後才去使用那95%的努力,在有限的經歷之中收穫最大的效益。
懶螞蟻效應
有這樣一個原理,他叫作懶螞蟻效應,意思就是說在蟻群之中很多的螞蟻都非常勤快,夜以繼日地工作着,但是有一部分的螞蟻卻整天無所事事,只是在東張西望,整日都悠閑度日。
所以生物學家就把這些無所事事整日瀟洒的螞蟻叫作懶螞蟻,但是令人意外的是,當蟻群面臨食物缺乏時,那些勤快的螞蟻卻束手無策,亂作一團。
而這些整日無所事事的懶螞蟻們,卻能夠帶領你尋找到新的食物來源。
也就是從這裡生態學家才發現,原來那些整日看起來無所事事的螞蟻,其實是在為蟻群尋找新的食物來源。
當舊的食物來源被搬空時,這些懶螞蟻就帶領蟻群走向新的食物。
那麼根據這個事情也得到一個原理,就是說不要無所事事的情況,在你確定一下自己想為一件事情努力時,你一定要想好自己的計劃,按照計划去努力,還有可能去得到收穫。
並且不要機械式的勤奮和努力,因為你有時候感覺到自己已經努力到極限了,自己已經非常累了。
但是最終的結果卻往往不盡人意,這就是因為你的努力是一種毫無目的的努力,你不知道你下一步我要做什麼,是一個沒有思想的工具人。
而且在這樣想法的促使下,你會覺得自己已經非常努力了,肯定會得到一個好的結果。
那麼最後當面臨一個不如自己預想中的結果,是很可能會產生巨大的心理落差使自己自暴自棄,失去努力的動力和前進的方向。
真實的案例
著名的推銷員喬吉拉德在16歲的時候就去輟學打工了,他在成為一名專業推銷員之前,一直都是非常勤奮上進的是,所有人公認的勤奮,但即使這樣,他的生活還是毫無起色,依舊非常貧窮。
在生命的20年中,他做過鍋爐工,開過賭場,經歷過許多的工作和職業,但是都沒有為他的生活帶來一絲改觀。
但是他在35歲時因為哮喘病的影響,逐漸停下來停止了那種毫無意義的情分,開始反觀自己前半生的糟糕人生。
他發現自己最大的問題就是只知道自己想賺錢,但是卻沒有想過如何才能賺錢,再想通這個問題的時候。
他很快為自己制訂了詳盡的目標和計劃,朝着自己的目標和計劃努力不斷修正自己的計劃。
最終他成為了一名非常優秀的推銷員,在推銷領域做出了非常傲人的成績,那麼只是今天在推銷界流傳着他的事迹。
所以不要讓自己的努力變成毫無意義的努力,抓住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走,讓自己的努力能夠達到自己想要的成果。
本文由“十三說財經”原創,歡迎點贊收藏,+關注也是可以的。
如有感興趣的話題,可以私信分享給我進行靈感創作題材哦!
作者:十三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