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
“丹田自帶GPS導航雷達”,這個是我在網上看到過最搞笑的回答。這幾年霍去病的偉大,從之前大家對於他軍事能力的關注,慢慢轉移到了他每次對於匈奴的作戰,都能在茫茫草原大漠中做到精確定位這事上面去了。
的確,對於我們這些出門不開手機導航就寸步難行的人來說,霍去病這位2000多年前的人物能做到這份上,實在是讓人覺得匪夷所思。但畢竟歷史不是玄幻小說,這一切的背後其實都是有着非常樸素的客觀原理的。
霍去病之所以能不迷路,首先,西漢雖然沒有手機導航,但是打仗時一般有人形嚮導。比如那個課本里出使西域的張騫,手無縛雞之力的他,能夠借軍功被封為“博望侯”,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他多次擔任了嚮導一職位。不過人形導航也有拉垮的時候,即使是張侯爺,他也有過迷路的經歷。
所以,就必須說到第二點,霍去病的隊伍里不但有嚮導,還有大量匈奴本地人的存在,和衛青等其他人手下被封爵的骨幹大多為漢人不同,霍去病的下屬中,比如“宜冠候”高不識、“輝渠候”仆多,原來都是匈奴那邊的。不避諱“華夷有別”的傳統思想,善於、敢於使用大量有匈奴背景的將官士兵,使得霍去病無論是在對於地形,還是對敵人的了解程度上,都比其他人更勝一籌。
其三、就要歸功於科技了。西漢時期的司南車是一種較為原始,但也能像後世指南針那樣起到一定辨別方向作用的工具。引用《中國戰術史》一書中的話,就是在漢匈百年大戰中,司南車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最後就是古之為將者,一般都要掌握一些基礎的天文地理知識,比如怎麼依靠天上的星星來辨別方向。
說完這以上幾點,是不是覺得霍去病不迷路這個事兒就沒那麼玄乎了呢?但有人可能還是會覺得,好像除了手下匈奴人多的這個要素外,其他那幾方面別的將領也都能具備,為啥就霍去病並不迷路呢?
其實,當時的那些將領迷路的情況並沒有大家想象中那麼多。就算李廣這種,被段子各種嘲笑為路盲的,幾十年跟匈奴作戰中也就迷路過一次,原因還是因為嚮導弄丟了,這並不是常態。
這裡有個重點,你光不迷路沒有用,關鍵是撞到了敵軍你還得打得過。一樣是沒迷路,李陵5000步騎兵被幾乎全殲,李廣利三萬騎兵沒了兩萬,再到公孫敖,也幾乎是全軍覆沒的下場。只有霍去病能打贏,這不迷路才變得有價值。
所以,我一直覺得這幾年的話題方向真的有點跑偏了,霍去病的強,不迷路只是一方面,但能打才是核心,而這兩點還還都不是他最牛的地方。
霍去病的偉大之處還是在於他開創了一種全新的打法和思路。在衛青和霍去病之前,從戰國到秦漢,對於北方勢力,中原王朝大多以防禦為主,就算出門反擊也不會跑太遠。在這幾乎已經成為一種思維定勢的情況下,霍去病憑藉一己之力開創了以閃電戰形式,長驅之入、以戰養戰的深入敵後打法。不但中原人沒見過,就是匈奴人也一下子懵了,原來還有這麼玩的,都跑我家裡來了。
別看這只是一次小小的改變,人類歷史上的很多領域,就是因為一層薄薄的窗戶紙沒能戳破,從而多少年來止步不前。而霍去病這種撥開雲霧見陽光的打法,也讓後世名將紛紛借鑒。東漢初年竇憲如此,魏晉時期閃擊柔然的拓跋燾如此,唐初帶着3000騎兵出塞千里,大破突厥的李靖也是如此。
為什麼我們說華夏民族最大的財富就是我們悠久的歷史呢?就是因為,在各個領域都有像霍去病這樣的先行者,還有無數在前人基礎上優化改良的傳承者,才讓我們的文化如此絢爛,如此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