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的一天晚上,我們家失竊,被盜走了兩袋麵粉和一些花椒。盜賊是誰,無從得知,但可以設想,今天我把兩袋麵粉擺在這個盜賊面前,一分錢不要,送給他,讓他扛回家,估計他也嫌重,嫌不值錢,根本不會要。
但這是在中國,從上世紀90年代到現在二三十年,整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就連盜賊也不知“升級換代”多少次了。而“燈塔”美國,很多人來這裡之前,根本想象不出這裡盜賊橫行,而且連一個餅子一瓶水都偷。
幾年前我們來美國後的第一個月就遇到這樣的事情。那天要去美國這邊的一位教授家聚會,我們買了兩桶果汁,在公寓樓下等開車接我們的朋友。朋友打電話說需要15分鐘左右才能到,我們便上樓去下洗手間。果汁這麼廉價的東西,又不是電腦、手機,就沒在意,放在樓管辦公室外的窗台上,沒想到不到十分鐘的時間,我們下來後,果汁竟不翼而飛。
後來跟國內的朋友聊這件事,國內的朋友無一例外跟我一樣對這樣的事情表示不可理解,大家都覺得,你就是在大街上放兩瓶果汁,我也不會撿啊。一來撿這種東西覺得“掉價”,沒面子,二來也怕這陌生人的飲料不幹凈啊。
但如果你在美國大街上放兩瓶飲料,不一會兒,就不見了。這種實驗可以反覆做,百試不爽。這才是燈塔光芒後面真實的美國。
跟我在美國同一個城市的一位華人朋友在一家中餐館打過幾個月短工。他剛去的時候,同事阿姨就跟他說,千萬小心,別弄丟了。他當時沒在意,覺得就是“老油條”在嚇唬他一個新來的。被偷飲料畢竟是櫃檯里的商品,餐館裡剛出鍋的一碗湯麵難道也會有人偷?
還真是,說什麼來什麼,他上班沒幾天就真的遇上了這麼一遭。有位顧客要了碗米線,要打包帶走,等米線做好打包好,剛放到取餐台,他還在找對應的號牌準備按取餐碼的時候,旁邊忽然冒出一人,拿了米線就跑,待他抬頭看時,竟已消失在人群中不見了。
他的這種經歷又給我上了一課。偷吃食的這種事即使在我小時國內西北農村還很貧窮的時候都沒見過,見過的只在一些古裝電影電視劇里,沒想到來到世界第一強國,我竟“穿越”了。
前不久,在美國省吃儉用了好幾年的媳婦終於下決心給自己買雙上檔次的鞋子,誰成想,快遞已經簽收,鞋子卻不知在哪兒。打電話給賣家,賣家讓找快遞公司;打電話給快遞公司,快遞公司說已簽收,在你們公寓里找吧;繼續打電話給公寓管理員,公寓管理員說他們已經貼了告示,所以他們沒有責任。
公寓里張貼的告示(圖源:筆者自攝)
幾日後太太在公寓門口碰到同住這所公寓的一位中國留學生,攀談起來才知道,這位留學生也在公寓里丟過東西,而且還是很重要的筆記本電腦。她報了警,警察來後很快就找到了竊賊,就是住在這所公寓里扎着小辮子的一個黑人男子。有意思的是,沒過兩天,我們又迎面碰上了這個竊賊,他還住在這所公寓里。
我們的遭遇只對沒有在美國長期生活過的人是新鮮的,在這裡待久了,大家也就都習慣了,而且華人圈中崇美、媚美的風氣多年來一直是主流,這種盜竊橫行的事情是比較少被提起的。而事實上,各有關方面的公開數據也都指向了美國的偷竊成風。
美國聯邦調查局曾經發布過一份《統一犯罪報告》(UCR Publications),其中提到美國2016年財產犯罪案件總數是7919035起,在這當中,入室盜竊案件佔比為71.2%,普通盜竊案件佔比為19.1%,機動車盜竊案件佔比為9.7%。美國每萬人財產犯罪案件為245.08起。作為對比,中國同期每萬人財產犯罪案件為47.66起,只有美國的約五分之一。
另據美國司法部的統計,美國每25.7秒就發生一起盜竊案件,每天發生的盜竊案超過3300起,美國每年有超過250萬人成為入室盜竊案的受害者。2018年,美國盜竊案造成的財產損失約為34億美元。
美國這麼多的盜竊案一般認為是因為美國貧富分化、過高的基尼係數造成的,不過劉宏斌、高雨潮2018年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上發表的文章《當前我國盜竊犯罪研究》中關於國別對比研究的部分指出:“單純以貧富差距和收入狀況來解釋國別間的盜竊犯罪變化差異,說服力不強,甚至可能會出現截然相反的結果,正如俗語所說:貧困不是犯罪的理由。影響盜竊犯罪的因素可能更在於社會文化。”
美國人從小偷小摸到大偷大搶,再到持槍搶劫行兇,這樣的事每天都在發生着。這兩年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了解了美國的槍擊案,了解了美國的搶劫案件真實存在,但對於偷竊這樣的事情,一些人還不願意相信。
但我們的真實經歷就是如此,權威的數據也就是如此,相信隨着時間的推移,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中國人會看到一個更真實的美國,一個更真實的世界。當你全面了解了這個世界的真相,你就不能不成為一個中國的愛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