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新冠病毒開始大流行以來。這種新型肺炎已經成為世界流行病學的沉珂,各國流行病學家也都紛紛表示,今年冬天,人類將面臨新冠病毒的第7個流行高峰。打疫苗、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也成了現代人們的出行準則。可不管用什麼樣的辦法,病毒總會隱藏在各個角落,伺機突破我們的免疫系統。
每一次外出和每一句跟人的交談都是在賭博,因為我們永遠都無法確定身邊的人是否攜帶病毒,也不能確定病毒能否能突破99%的口罩防禦力,讓我們成為那不到1%的不幸中招人群,抑或含有病毒的氣溶膠是否可以通過我們裸露在外的眼角膜進入我們的身體!
在面對來勢洶洶的病毒時,除了被動防禦和祈禱幸運之神站在身邊外,我們別無他法。同濟大學最近的一項發明讓我們的抗疫之路進入了新征程,也讓人類一直以來的被動局面迎來曙光,口罩和智能科技聯繫在一起時將發生奇妙的化學反應。這種新型口罩更像一個“探測儀”,僅需10分鐘就可以檢測出環境內是否存在多種常見的呼吸道病毒。新冠病毒、流感都位列
其中。
當口罩內的檢測儀器發現周邊有新冠病毒時,會向手機發出警報,提示佩戴者迅速離開被污染的環境,減少傳染概率。當這種電子口罩大規模應用後,在與人交談或在密閉空間中,我們再也不用提心弔膽的祈禱身邊沒有感染者。無影無形,令人談之色變的氣溶膠對人類健康的威脅也將大大降低。
這種聽起來就高端的口罩在設計上也非常精密複雜,小小的口罩上包含了一個氣體傳送裝置和一個印刷電路板。為了保證呼吸暢快,口罩也有呼吸閥的設計。為了完成精準檢測。雙溶劑系統為口罩的精密檢測提供了加持。在口罩表面形成了離子凝膠網格。在這一系列的加持下,氣體傳送裝置的檢測效果將被放大數倍。哪怕含量極低的空氣病毒,都將在口罩的檢測下無所遁形。
在這種設計下,密不透風,傳染風險相對較高的環境,口罩的檢測準確率和精密度也就越強。可以說。口罩的檢測能力在隨着傳染性高低的環境而實時動態變化。就算新冠病毒毒株再次變異或者又有新的病毒開始流行,也並不影響口罩的檢測效果。只要將新型病毒的相應檢測指標和特徵通過手機傳導入口罩的芯片中即可隨時靈活的增加口罩檢測的病毒種類。
先不要太過激動,雖然口罩的各項指標和應用場景都令人神往,可現在仍處於實驗室階段,口罩的價格以及使用壽命等相關參數仍未可知。口罩作為消耗品,如果生產銷售成本過高,那麼這款口罩必然不可能作為大眾級消費品進入千家萬戶,它的使用場景也將被禁錮於高風險的職業或場景。但無論如何這個新奇的發明都給了我們戰勝病毒的信心和希望。
關注我,一起來了解更多的科學知識吧!
本文章屬於作者原創內容,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大家點贊、評論、分享!
圖片皆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