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食肉糜,這就是當下的專家嗎?

2022年09月28日07:32:54 資訊 1879


何不食肉糜,這就是當下的專家嗎? - 天天要聞

在我沒有接觸互聯網,沒有接觸手機之前,我對於各種學者專家,教授精英等,有着崇高的敬意。


因為知識的難得,所以來自我認知的文化里,憑白有一種對“夫子”的推崇。

但是,當我實際接觸各種學者的“真知灼見”以後,我有點愣。


我先是懷疑自己,再是懷疑接受的教育,最後,把目光放在了河門海口的“專家”們身上。

最後實錘真相。

他們實在是太讓人反胃了!


王福重

何不食肉糜,這就是當下的專家嗎? - 天天要聞

王福重,百度詞條的簡介有:

中央財經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中國著名經濟學家、經濟學博士、博士後,經濟學教授。

在光鮮艷麗的簡介背後,是其忘恩負義的發言:

“農民跟我們吃到糧食的關係並不大,甚至幾乎按我說,幾乎沒有什麼貢獻……出大力流大汗在我看來,就是一種懶惰和愚蠢。"


他本身就是農民的兒子,在考上大學後,反手一個農民沒用,還說在地里出大汗的農民是懶惰,是吃不得學習的苦。說實話,我要是他爹,十條七匹狼皮帶怕是都不夠。


甚至於,他還舉了個例子,他說村裡最有錢,最有地位的,是讀書的大學生,而不是天天下地幹活的農民。

放高利貸是好人乾的,就連《白毛女》里的黃世仁都是正人君子的形象。


往上數三代,有幾個人不是農民?

他說吃到糧食和農民沒關係,那城裡的蔬菜豬肉牛肉,是憑空變的嗎?

如果說是去外國買,那隻能說這個傢伙良心大大的壞,讓我們放低對糧食危機的警惕。

何不食肉糜,這就是當下的專家嗎? - 天天要聞

如果連吃的都要全靠外國買,那我想問一下,如果外國突然不賣了,那咱不得餓死?

咱堅守的18億耕地紅線是個笑話?


再說說農民吃不得讀書的苦這件事。

如果沒有父母的辛苦勞作,沒有父母的物質保障,別說夢想這些大話,能不能活下來都是問題。


而就是這樣的人,卻是教授,是博士後,是經濟學家,是能在銀幕上大放厥詞,引導普通觀眾認知的專家。

孟德斯鳩的十惡之一——沒有良知的知識,不過如此。


許憲春

何不食肉糜,這就是當下的專家嗎? - 天天要聞

許憲春,清華大學經濟學家,中國投入產出學會理事長,中國國民經濟核算研究會副理事長,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


針對我國低收入人群,如何增加收入的問題,他說出了這樣一段話:

“如說你有私家車,可以拉活……還比如說,你把自己閑置的房子租出去,這也是獲得收入的一種方式。 ”

看了他的採訪越看越想罵娘,越看越覺得可悲,因為冷靜下來想一想,或許他說的不錯。


因為在他眼裡,窮 !也就最多能窮成這個樣子了,不然還能怎樣?


我查了一下統計年鑒,最近幾年的數據不好找,但是我找到2020年6月的《經濟日報》,其中李實回到記者時,他的回答證實了一個數據:

據有關數據推算,全國大約有6億人的平均月收入為1000元左右,相當於6億人的平均年收入為12000元左右。


月收入一千左右,你告訴我怎麼去買幾萬的私家車,不吃不喝嗎?

那幾十萬的房子呢?

像許三多一樣,賣血?



像他倆這樣的專家,還有很多很多。

有提出,“我的學生,40歲要是賺不到4000萬,就是失敗者,不要回來見我、

如果一些農民仍然需要在農村種地,他可以在需要的時候開着車過去種地,但是他長期住在縣城”的董藩


有說:“誰家沒個50萬呢?家庭平均資產300萬很正常,中國人沒這麼窮”的經濟學家陳浩


有說找不到工作,可以先去結婚北大教授梁建章


有說年輕人應該把房子租在工作附近的;

有建議年輕人多去低工資的地方鍛煉,不要老朝着高薪工作去;

有建議一妻多夫……


當這些能在社會上擲地有聲說話的人,遠離現實的時候,誰又能真正地說出真相,有機會又有能力地指出詬病,然後解決?


就我目前所知的人事物來看,要想有真正心懷天下,俠氣十足的人,只能去賭那縹緲的良心了。

何不食肉糜,這就是當下的專家嗎? - 天天要聞

娃哈哈創始人宗慶後曾在一次採訪里透露,他的原話是這樣的:

“也還不是官員去調查,去驗收,去審批,而是要叫你通過第三方,請專家認證。


記者繼續問他,專家是否起到一個把關的作用。

他說:

“實際上,也沒起到這個作用,因為有的時候,他也不是很專業的專家。第二個,專家也是看你給他的費用多少,給你簽署你的意見就是了。”


民間的一句順口溜詮釋得很形象——屁股決定腦袋。

既是誰給錢,就替誰說話,全然不管良知,也是點明了,和普通老百姓不同,專家才不和泥腿子一道。


我很慶幸自己能早早看透這些“專家”的面目,可又不免感到凄涼, 說好的做人,說好的德行,說好的君子,現在全給踐踏得粉碎。

專家從民心所向到過節及老鼠,是良知的可悲,亦是讀書成人的諷刺。


魯迅先生從歷史裡翻出兩個字——吃人。

我在現代的書本里找到一個成語——衣冠禽獸。

資訊分類資訊推薦

范瑋琪力挺陳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來,好姐妹makiyo也補刀 - 天天要聞

范瑋琪力挺陳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來,好姐妹makiyo也補刀

#陳建州風波牽連多位明星#近期,台灣省藝人陳建州性騷擾事件越演越烈,已經有三位女藝人大牙、郭源元和黑澀會美眉妖嬌出來指控陳建州對她們的性騷擾行為。陳建州妻子范瑋琪則發文力挺老公。范瑋琪發文表示自己孕期一直在家,外出黑人一直陪同,黑人不可能存在帶女性回家的可能。
一戰華工的珍貴照片 - 天天要聞

一戰華工的珍貴照片

赴歐勞工上船前消毒洗澡,發放印有編號的外衣、褲子、腰帶及內衣、草帽及鞋襪等,還統一配置毛毯、鋪蓋、水杯和鐵飯碗的工具包,並在離國前集中在威海等地稍作軍訓。
陽後還有這個後遺症,向風而行徵文 - 天天要聞

陽後還有這個後遺症,向風而行徵文

#頭條創作挑戰賽第二期#​#暖冬的生活記#​#電視劇向風而來行徵文#​最近我右側的眼睛好難受,每天睡醒就然糊糊的,一天感覺看東西不太清楚,視力下降很明顯,頭也暈暈的,悶悶的,不是很舒服。我不知道其他人陽後有沒有這個癥狀。
北大高材生感嘆道:“這輩子我就沒說過幾次真話!” - 天天要聞

北大高材生感嘆道:“這輩子我就沒說過幾次真話!”

我有一個姓於的朋友,大家都管他叫老於。老於今年五七多歲,北大畢業,清華讀的碩士,北師大讀的博士,妥妥的學霸。他現在是一家廳級單位的副總工,待遇也不錯。在我們這些人眼裡,那可是人中龍鳳,幾乎是神一樣的存在。有一次幾個朋友一起喝酒,喝多以後,大家照例吹捧這位學霸朋友。
畫家把字畫作價3萬放老闆店裡寄賣,老闆索要2成傭金,被畫家拒絕 - 天天要聞

畫家把字畫作價3萬放老闆店裡寄賣,老闆索要2成傭金,被畫家拒絕

街上有那種賣字畫的店鋪,這種店鋪非常的少,因為懂畫的人也少。店鋪的老闆是個愛畫之人,不是名家的畫,只要是畫的好,價格合適,他也會收下,或者幫忙寄賣。王立是一名沒有任何名氣的畫家,經常會拿一些畫到店裡寄賣,幾百到幾千的價格都有。這一天,王立又拿來一幅畫,說是要寄賣。
04年遼寧老漢撿石頭修豬圈,發現"白髮人頭",專家趕來:終於找到了 - 天天要聞

04年遼寧老漢撿石頭修豬圈,發現"白髮人頭",專家趕來:終於找到了

二〇二二年,很多很有名的節目被網友們重新翻出來,比如《今日說法》,網友們甚至還列出了必看節目單。說到必看的“電子榨菜”,網友們紛紛調侃起了一檔節目,它十分喜歡以農村口耳相傳的驚悚故事為開頭,經過不斷的探索,最終以科學的手段解釋靈異現象,它就是《走近科學》。
運河拾韻:愛的波濤(十三) || 朱鈞賢 - 天天要聞

運河拾韻:愛的波濤(十三) || 朱鈞賢

作者:朱鈞賢 攝影:竹葉青“老闆,還有什麼吩咐?”雪娟和素英同時止步,愕然的轉過身來。徐文琪將手中的鋼筆在桌子上敲了敲,注視了她們一眼,道:“還有幾個問題要對你講一講,我們飯店是食品服務性質的,首先必須要求清潔和衛生,還有的是要注意服務態度必須熱情周到,使客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