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手相連一家親,格桑茉莉共芬芳,連日來,江蘇省援藏抗疫醫療隊奮戰在雪域高原,全力以赴守護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用堅守和奉獻詮釋醫者的責任和擔當,贏得了患者的認可和尊敬。讓我們從江蘇省援藏抗疫醫療隊方艙隊隊員、徐州礦務集團總醫院護士滕井齊的自述中感受蘇藏一家、同心抗疫的大愛精神。
滕井齊,男,江蘇省援藏抗疫醫療隊方艙隊隊員、徐州礦務集團總醫院手術室護士。
我是徐州礦務集團總醫院的一名護士,這次能被選中參加江蘇省援藏抗疫醫療隊,我感到非常光榮。8月16日,接到預備通知,經過7天緊張而規範的培訓,8月24日,我們帶着黨和政府的重託、帶着江蘇人民的深情厚誼,出發支援西藏抗疫工作。
剛抵達拉薩時,我還沒有出現身體不適,我暗自欣喜和自信。稍後,我和同事們一樣,有了頭暈、頭痛和噁心等高原反應癥狀。幸虧前後方領導極具預見性,提前給我們準備有關藥品並進行了相應培訓,讓我們能快速應對和緩解高原反應。簡單休整後,我們很快進入工作場所和陣地——急盼着的方艙醫院。
我們徐礦總院醫療隊被統一編入江蘇省援藏抗疫醫療隊方艙隊,主要負責拉薩市群藝館方艙醫院。在方艙護理組統一組織下,我們緊張而又有序地開展工作。
作為男生,我充分發揮身體強壯、精力旺盛的優勢,認真執行每位患者的治療方案,在醫療、護理、心理等方面精心照護,努力做到無微不至而又規範有序。儘管語言不通,我還是儘力通過翻譯人員、手勢語言、面部表情等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出色完成了治療護理任務。我想,語言不通是個障礙,但不影響我們與患者之間的交流,更不會影響我們醫療隊與患者的情感。語言不通不會阻礙我們代表江蘇人民傳遞真誠願望,因為我們與藏族同胞的心緊貼在一起,就像那位給我們做翻譯的藏族小伙所說,笑容也有療愈傷痛的魔力,我們沒有距離,我們共同並肩前行!
9月1日是我們來到西藏的第8天,陽光透過方艙醫院高高的玻璃灑在室內的每個角落,也不時地灑在我和病員的臉上。我和往常一樣,穿梭在長長的巡迴走廊。這裡收治的都是無癥狀感染者,他們本該享受與家人團聚的幸福生活,卻因疫情被隔離在這裡。我多想為他們做些什麼,讓他們快點好起來。
“三分治療,七分護理”,我想,此刻的他們更需要的是心理護理。於是,我來到每個床位旁,一遍遍詢問:“感覺怎麼樣了?有沒有什麼不舒服的?中午的飯夠吃嗎,需不需要再加點?還缺什麼用品啊?”巡查到一位不足1歲的小病員時,我不禁想起自己的寶寶,不知她在家有沒有乖乖聽話,是不是在香甜地吃飯,是否還用她那充滿渴望的眼神緊盯大門等待我回家的抱抱……雖然一陣酸楚湧上心頭,但我還是振作精神,更加溫柔地呵護每一位小病員。
9月2日上午,當我走到512床時,一位靦腆的藏族小伙害羞地遞給我一張紙條。他是不是有什麼難以開口的訴求?我接過紙條打開查看,映入眼帘的是我看不懂的藏文,間隔融入部分漢字,雖然字體不算優美,但是非常認真工整,這是一封藏漢雙語感謝信。再看小伙,他正用那充滿感激和期待的眼神望着我。這時,我讀懂了他的信任,讀懂了他發自內心的謝意,讀懂了他由衷的情感。這種情感,是對我的,是對我們醫療隊的,更是對黨和政府的!
雖然到徐礦總院工作僅一年多,但在醫院和科室的培養和同事的幫助下,我的個人能力和思想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特別是這次援藏抗疫20多天來,我目睹了我們醫療隊隊員每天都不辭辛苦地工作,尤其是廣大黨員,更是真正起到了帶頭作用,是我學習的榜樣。這次跨省區的抗疫支援,讓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我們黨和政府的強大力量,激發了我向黨組織靠攏、爭做“維護核心的忠誠衛士、守護群眾的健康衛士”的想法,我也要用更加努力的工作和辛勤的付出,儘早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讓我服務的病人讀懂一個醫務人員的初心和使命,展現一個共產黨員的為民情懷。
來源:健康江蘇
監製:榮良群
總編:王雲清
編輯:李長鑫
編審:鄧永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