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龍辣條”劉衛平:靠辣條成“漯河首富”,和弟弟有福同享

2022年07月15日04:51:13 資訊 1877

劉衛平賣辣條那年,

最大的90後們還不到10歲。

人們的生活才剛剛起色,

但市面上針對兒童的零食產品類型還很有限。

所以,能刺激味蕾的辣條,是孩子們的最愛。

“衛龍辣條”劉衛平:靠辣條成“漯河首富”,和弟弟有福同享 - 天天要聞

在此之前,在各個學校門口的小賣鋪里,

已經有各種小作坊生產的辣條了。

劉衛平作為“闖入者”,先以小作坊主的身份站穩腳跟,

四年後,辣條產量猛增,衛龍誕生。

十八年後,劉衛平、劉福平兩兄弟,

榮登胡潤百富榜,成為河南第二、漯河第一的百億級別富豪。

人們都說,劉衛平和劉福平兄弟的成功,是草根逆襲的典範。

也有人說,劉衛平雖是小鎮青年,卻一手締造了自己的辣條帝國。

“衛龍辣條”劉衛平:靠辣條成“漯河首富”,和弟弟有福同享 - 天天要聞

1978年,劉衛平出生於湖南平江。

早年高中畢業,他曾南下廣東打拚。

但很快劉衛平就發現,在深圳打工,不過是老闆手下的一枚“人肉電池”。

聽說有湖南老鄉創業了,這個年輕人也是躍躍欲試。

可是,做點什麼好呢?

那時候的劉衛平可能還想不到,冥冥之中,

家鄉的一種特色食品,將會成為他未來最大的助燃劑。

平江位於汨羅江畔,雖然早年曾是貧困縣,

但當地有着做醬干豆製品的悠久歷史。

“衛龍辣條”劉衛平:靠辣條成“漯河首富”,和弟弟有福同享 - 天天要聞

相傳在清康熙年間,平江醬干還曾是貢品。

所以在平江,幾乎每家每戶都會製作醬干。

劉衛平從小跟着母親,也學了一手不錯的技藝。

如今說起劉衛平的發家史,都會提及98年的那場大洪水。

那場大水,一度讓南方的大豆收成減產。

而製作醬乾的必備原料就是大豆。

減產導致當年大豆的價格,從原先的七毛多一斤,猛漲到了一塊五一斤。

原料整整貴了一倍,製作醬乾的小作坊根本承擔不起。

為此,一些製作醬乾的老師傅們,想到了用麵粉來代替大豆。

麵粉可以製作成麵筋,而在經過稍許的改變後,

幾乎可以做成和大豆一樣的醬乾產品。

市場上麵粉供應充足,生產成本大幅度下降。

再加上新做出來的產品口感還不錯,

所以這種代替了大豆的新產品,迅速在平江地區流傳開來。

“衛龍辣條”劉衛平:靠辣條成“漯河首富”,和弟弟有福同享 - 天天要聞

但很快當地人就察覺到,平江地區不產小麥

即便是供應充足的麵粉,也得從外地購入,

這中間的運輸環節,還會增加不必要的成本。

怎麼辦呢?自然是到原料的生產地去生產。

於是,很多平江人開始紛紛北上,並且很快就把目光瞄準了河南。

河南不但盛產小麥,而且交通便捷,人力資源也很充足。

就這樣,一種以小麥為原料的零食,經過平江人的製作之後,

很快以燎原之勢出現在了市場上。

江湖傳聞,這種新食品的經營者,九成以上都是平江人。

那時,該產品還是以小作坊的形式生產出。

沒有統一的包裝,沒有商標,甚至連一個正式的名稱都沒有。

於是,人們就根據它的口感和形狀,將其稱為辣條。

“衛龍辣條”劉衛平:靠辣條成“漯河首富”,和弟弟有福同享 - 天天要聞

也有一種說法是,當時生產的產品,不是後來市面上常見的辣條。

市面上常見的辣條產品款式,是劉衛平開始創業後,逐漸改進並形成的。

不管是哪種說法,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劉衛平不是辣條的發明者。

但是,他肯定是將辣條發揚光大,並形成市場規模的人。

正是在這一大背景下,21歲那年,劉衛平也打算在辣條領域創業。

他同樣北上河南,並且把目光瞄向了漯河。

之所以會是漯河,是因為國內眾多的食品企業,都先後在漯河建了工廠。

這裡產業鏈完整,且原料和勞動力都很便宜。

“衛龍辣條”劉衛平:靠辣條成“漯河首富”,和弟弟有福同享 - 天天要聞

當然了,剛開始創業的劉衛平,自然還沒想過對標大的食品企業和公司。

那時候他只想着,能夠開一家盈利的作坊,就心滿意足了。

起先,劉衛平帶着弟弟劉福平,

生產銷售辣條、豆皮、人造肉等一系列豆製品。

獨特的口感,在市面上反響很不錯。

可創業哪有一帆風順的,最初因為成本核算不嚴格,一度讓他虧本了。

為此,家裡人極力反對他和弟弟在外面“胡搞”。

但劉衛平還是堅持了下來。

轉眼到了2001年,劉衛平通過改進牛筋面

加入了新的生產工藝,就此生產出了後來市面上常見的辣條款式。

這是劉衛平創業生涯中的真正轉折點。

此時辣條廠家多如牛毛,但基本都是小作坊這種形式。

“衛龍辣條”劉衛平:靠辣條成“漯河首富”,和弟弟有福同享 - 天天要聞

從最初的角度看,劉衛平的目標已經完成了。

但他並不滿足於此,他要的是將辣條推上生產線。

為此,劉衛平創辦了食品加工廠,

並且在2002年推出了新的生產線和設備,

這也使得他旗下的生產量猛增。

緊接着在2003年,劉衛平又正式註冊了衛龍商標。

就此,衛龍辣條誕生了。

“衛龍辣條”劉衛平:靠辣條成“漯河首富”,和弟弟有福同享 - 天天要聞

從這一系列操作中可以看出,劉衛平是信心十足有備而來。

創業初期的這套組合拳,不但體現在生產上,

在營銷和推廣層面,也做得非常出彩。

首先,他僱傭了大量的當地人,搞人海戰術式的推廣。

超市、學校、商場、小賣鋪……

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一定能看到衛龍辣條的宣傳海報。

其次,劉衛平也精準把控了辣條的消費群體。

他很清楚,日常吃辣條的,清一色都是小學生。

一包五毛錢,便宜又好吃。

而家長和老師,對辣條簡直像仇人一般。

所以,大部分時候,孩子們吃辣條,都得偷着來。

於是,劉衛平從孩子的角度出發,

把原先十公分左右的辣條,生生改小了一號。

這樣一來,方便孩子們將辣條藏在口袋裡。

就這樣,通過擴大生產和營銷推廣,衛龍在市場上牢牢站穩了腳跟。

接下來對劉衛平來說,就是躺着數錢了。

“衛龍辣條”劉衛平:靠辣條成“漯河首富”,和弟弟有福同享 - 天天要聞

但是,整個行業卻迎來了第一波考驗。

此前這個市場充滿血腥味,僅僅是同行之間競爭的慘烈。

而從2004年左右開始,

消費者的不信任和質疑,則是給整個行業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彼時,有媒體曝光了一些辣條企業,非法使用添加劑。

圍繞辣條的相關傳聞便漸漸發酵,甚至一度形成了各種匪夷所思的謠言。

很多80後和90後,肯定聽過這樣的傳說。

辣條是老鼠肉做的,甚至裡面還滿是屍油……

家長們的抵制,再加上很多人的不信任,

使得無數作坊式的企業紛紛倒閉。

好在劉衛平提前布局,此前掙來的錢,都用在轉型升級上了。

當其他廠子的辣條生產還是人工或者半自動的時候,

劉衛平的工廠,已經購買了歐洲的全自動設備。

產量有保證,食品安全方面也不怕外界質疑和詬病。

而且,企業在後來還組建了質檢團隊,

專門負責產品的質量監測和管理。

“衛龍辣條”劉衛平:靠辣條成“漯河首富”,和弟弟有福同享 - 天天要聞

所以,當無數小的作坊紛紛倒下,

劉衛平的辣條,還在繼續生產,並且越做越大。

殘酷的競爭之下,最鼎盛時期高達兩千多家的辣條企業,

之後只存活了五百多家。

有人說劉衛平是營銷大師,而實際上,他更有遠見。

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的同時,劉衛平不是單純在守成。

他尤其清楚的是,要想時刻抓牢消費者的嘴和胃,

企業自身也得跟着不斷革新和轉變。

如果說此前的衛龍,只是在悶聲發大財,

那麼隨着互聯網時代的來臨,

衛龍則又經歷了一次聲名遠播的蛻變。

2014年,藉著企業新廠房的建立,

劉衛平邀請了專業的攝製團隊,拍攝了車間生產的宣傳片。

人們吃了這麼多年辣條,還從來沒有見過辣條是如何生產的。

當宣傳片發布到網上,一時間引來了海量的圍觀。

於是,劉衛平趁熱打鐵,邀請網紅到車間參觀直播和體驗。

“衛龍辣條”劉衛平:靠辣條成“漯河首富”,和弟弟有福同享 - 天天要聞

2015年,衛龍辣條從線下走到了線上。

此後線上銷量的穩步提升,充分說明企業拓寬了消費群體。

因為長久以來,辣條永遠只是中小學生的零食。

所以,在學校附近的小賣鋪里零售,似乎是辣條唯一的出路。

畢竟,幾乎沒有多少成年人,會主動去購買辣條。

而網絡營銷的成功,則是讓衛龍成功籠絡住了當年的80後和90後。

過去這批人吃辣條,瞞着家長吃得並不開心。

而此時的他們已經漸漸成年且經濟獨立。

原本,衛龍如果不在網上大規模的進行營銷,

這批曾經的消費者,就要漸行漸遠了。

而有遠見的劉衛平,不但通過網絡成功吸引了他們,

線上旗艦店的開設,更是讓這批吃着辣條長大的年輕人,

能夠繼續吃到辣條了。

所以說,這一系列的操作,是如此的恰好到處。

“衛龍辣條”劉衛平:靠辣條成“漯河首富”,和弟弟有福同享 - 天天要聞

就這樣,衛龍辣條從上百家同行中脫穎而出,

漸漸也披上了網紅零食的外衣。

時至今日,衛龍的辣條,已經火遍了大江南北。

在辣條界的江湖,沒有誰能夠撼動劉衛平老大的地位了。

根據市場調查數據顯示,

衛龍95%以上的消費者,年齡都在35歲以下。

其中,55%的消費者,是25歲以下的群體。

靠着一根小小的辣條,

白手起家的劉衛平,不但讓弟弟劉福平跟着一起富了,也帶富了整個家族。

在公司內部,劉衛平和劉福平兩兄弟分列第一第二,

其餘核心的高管,也是家族成員。

執行董事劉忠思,是劉衛平的親堂弟。

其主要負責集團的整體研發。

劉忠思的表哥彭宏志,負責集團的財務和信息技術管理。

劉忠思的另一個表弟陳林生,則負責供應鏈和人力資源。

可以說,劉氏家族依靠衛龍,成了新的富甲一方的商賈大家。

“衛龍辣條”劉衛平:靠辣條成“漯河首富”,和弟弟有福同享 - 天天要聞

2018年,衛龍的年營收達到了27.52億元。

兩年後,年營收攀升到了41.2億元。

2021年,劉衛平、劉福平兩兄弟,以280億元的身價,

躋身胡潤百富榜,成為漯河的首富。

網友紛紛慨嘆,賣辣條也能變成億萬富豪。

與此同時,衛龍也正式籌划上市。

當年5月,衛龍向港交所提交了IPO申請。

首輪融資中,騰訊資本、紅杉資本、高瓴資本等知名投資機構均在列。

“衛龍辣條”劉衛平:靠辣條成“漯河首富”,和弟弟有福同享 - 天天要聞

不過,去年的招股書兩度失效,

上市之路看起來要曲折許多。

今年的6月27日,衛龍再次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估值高達600億。

但根據招股書的披露,經歷了連續三年的增長後,

衛龍的凈利潤增速已經在放緩。

2021年,全年利潤增速還不到1%。

除此之外,由於原料成本的持續上漲,

衛龍辣條的價格也在不斷攀升,這一度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再者,今年三月份的低俗營銷事件,也一度讓衛龍的形象大打折扣。

新款產品的包裝,有打低俗擦邊球的嫌疑,

一度在網上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衛龍辣條”劉衛平:靠辣條成“漯河首富”,和弟弟有福同享 - 天天要聞

“衛龍辣條”劉衛平:靠辣條成“漯河首富”,和弟弟有福同享 - 天天要聞

此次風波,也引起了漯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的關注和介入。

由於正值衛龍謀求上市之際,因此事態的發展格外引人注目。

衛龍隨後公開道歉,停止使用引發爭議的文案包裝。

截止到目前,上市的相關情況,依然還不明朗。

未來,這個辣條界的扛把子會如何走下去?

無論是劉氏兄弟,還是企業本身,都還年輕。

因此,現在看來,一切都還是未知數。

“衛龍辣條”劉衛平:靠辣條成“漯河首富”,和弟弟有福同享 - 天天要聞

文|二十二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資訊分類資訊推薦

范瑋琪力挺陳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來,好姐妹makiyo也補刀 - 天天要聞

范瑋琪力挺陳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來,好姐妹makiyo也補刀

#陳建州風波牽連多位明星#近期,台灣省藝人陳建州性騷擾事件越演越烈,已經有三位女藝人大牙、郭源元和黑澀會美眉妖嬌出來指控陳建州對她們的性騷擾行為。陳建州妻子范瑋琪則發文力挺老公。范瑋琪發文表示自己孕期一直在家,外出黑人一直陪同,黑人不可能存在帶女性回家的可能。
一戰華工的珍貴照片 - 天天要聞

一戰華工的珍貴照片

赴歐勞工上船前消毒洗澡,發放印有編號的外衣、褲子、腰帶及內衣、草帽及鞋襪等,還統一配置毛毯、鋪蓋、水杯和鐵飯碗的工具包,並在離國前集中在威海等地稍作軍訓。
陽後還有這個後遺症,向風而行徵文 - 天天要聞

陽後還有這個後遺症,向風而行徵文

#頭條創作挑戰賽第二期#​#暖冬的生活記#​#電視劇向風而來行徵文#​最近我右側的眼睛好難受,每天睡醒就然糊糊的,一天感覺看東西不太清楚,視力下降很明顯,頭也暈暈的,悶悶的,不是很舒服。我不知道其他人陽後有沒有這個癥狀。
北大高材生感嘆道:“這輩子我就沒說過幾次真話!” - 天天要聞

北大高材生感嘆道:“這輩子我就沒說過幾次真話!”

我有一個姓於的朋友,大家都管他叫老於。老於今年五七多歲,北大畢業,清華讀的碩士,北師大讀的博士,妥妥的學霸。他現在是一家廳級單位的副總工,待遇也不錯。在我們這些人眼裡,那可是人中龍鳳,幾乎是神一樣的存在。有一次幾個朋友一起喝酒,喝多以後,大家照例吹捧這位學霸朋友。
畫家把字畫作價3萬放老闆店裡寄賣,老闆索要2成傭金,被畫家拒絕 - 天天要聞

畫家把字畫作價3萬放老闆店裡寄賣,老闆索要2成傭金,被畫家拒絕

街上有那種賣字畫的店鋪,這種店鋪非常的少,因為懂畫的人也少。店鋪的老闆是個愛畫之人,不是名家的畫,只要是畫的好,價格合適,他也會收下,或者幫忙寄賣。王立是一名沒有任何名氣的畫家,經常會拿一些畫到店裡寄賣,幾百到幾千的價格都有。這一天,王立又拿來一幅畫,說是要寄賣。
04年遼寧老漢撿石頭修豬圈,發現"白髮人頭",專家趕來:終於找到了 - 天天要聞

04年遼寧老漢撿石頭修豬圈,發現"白髮人頭",專家趕來:終於找到了

二〇二二年,很多很有名的節目被網友們重新翻出來,比如《今日說法》,網友們甚至還列出了必看節目單。說到必看的“電子榨菜”,網友們紛紛調侃起了一檔節目,它十分喜歡以農村口耳相傳的驚悚故事為開頭,經過不斷的探索,最終以科學的手段解釋靈異現象,它就是《走近科學》。
運河拾韻:愛的波濤(十三) || 朱鈞賢 - 天天要聞

運河拾韻:愛的波濤(十三) || 朱鈞賢

作者:朱鈞賢 攝影:竹葉青“老闆,還有什麼吩咐?”雪娟和素英同時止步,愕然的轉過身來。徐文琪將手中的鋼筆在桌子上敲了敲,注視了她們一眼,道:“還有幾個問題要對你講一講,我們飯店是食品服務性質的,首先必須要求清潔和衛生,還有的是要注意服務態度必須熱情周到,使客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