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
這自古以來便是多少痴情人兒的願望,然而在古代那個“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時代,又有多少痴男怨女最終能夠修成正果,花好月圓呢?
在那個時代,平常人家想要和自己情投意合的人在一起,都要經過禮教的重重阻礙,更不要說皇帝了,身為“天下之主”,一言一行都要合乎規矩,婚姻這種事情,那更是“關乎國本”的重中之重。
然而卻就是有一個皇帝,在權臣勢大、君權旁落,自己的一切都身不由己的情況下,硬是要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甚至甘願為此付出生命,究竟是怎樣一段刻骨銘心的感情,一個怎樣與眾不同的女人,能夠讓皇帝為之如此呢?
落魄皇曾孫
話說西漢時期,經過文景之治的國力沉澱積累,漢武帝終於有實力遠征匈奴,“帝國雙璧”衛青、霍去病打的匈奴遠遁千里,封狼居胥,揚大漢國威,讓漢朝之名千古流傳。
但就在漢武帝對外威名遠揚之時,大漢內部卻出現了一件讓他怒火中燒、悲痛萬分的事情,那就是“巫蠱之禍”。
簡單來說,就是漢武帝的丞相公孫賀一家被人告發在“扎小人”詛咒漢武帝,漢武帝一陣嚴查,將公孫家滅了族。
但經過了公孫家族巫蠱一事,漢武帝便開始疑神疑鬼,隔三岔五就會做噩夢,身體每況愈下,他卻依然覺得是鬼神之事,依舊是有人在咒他,便下令都尉江充嚴查此事。
但這江充在得到了這根令箭後,想到自己和漢武帝的太子劉據以前便有矛盾,怕劉據登基了,自己被日後算賬,便想在此時先下手為強。
他找了專業的“望氣士”向漢武帝禁言,最大的巫蠱之氣就在皇宮之中,要求進宮搜查。
最終在江充授意下,眾人在劉據宮中搜出了不少桐木人,上面還寫着各種詛咒漢武帝的話,看到這些,劉據頓時傻眼了。
在老師石德的勸說下,劉據被迫起兵自保,讓自己的門客持符節打開武庫,將一些長安百姓武裝了起來,和在甘泉宮的漢武帝對峙。
漢武帝被氣急了,直接發兵平亂,全然不顧父子之情,經過一番亂戰,劉據兵敗出逃,帶着自己的兩個幼子跑到了長安東邊的湖縣。
此時漢武帝經過了令孤茂地勸諫,才感覺似乎是冤枉劉據了,於是派人前去尋找劉據,但漢武帝不知是不好意思還是怎的,竟然沒有公開赦免劉據,這前去尋找的人們,以為皇帝還是要殺太子。
最終人們在湖縣找到了劉據,可劉據不知道這些人是來請他回去的,只道這些人是來抓他的。
頓覺走投無路的劉據,竟然就此懸樑自盡了,而劉據的家人們也和前來之人搏鬥了起來,最終劉據的兩個兒子也全都喪命了,他的長子劉進也在長安遇害了。
漢武帝聽聞此事悲痛萬分,準備厚葬太子,但在這時有人來報,太子一脈還有後人,那就是漢武帝的曾孫。
原來劉據的長子劉進已經16歲了,早就娶了妻子,並在幾個月前生下了兒子,如今這個還在襁褓之中的嬰兒,就是劉據一脈最後的後人了。
漢武帝聞言,也不知是不是應該為劉據恢複名聲,便先將這個嬰兒收養在了郡邸獄之中,由廷尉監丙吉繼續追查此事。
丙吉經過調查,向漢武帝直言太子冤枉,漢武帝此時也清醒了過來,明白是江充在作祟,便將江充斬首,夷滅三族,所有在湖縣對太子一家動手的人,全都滿門抄斬。
後來漢武帝修建了一座思子宮,又在湖縣建了一座歸來望思之台,以此來緬懷劉據,但對於自己的這個曾孫,漢武帝卻一直沒有一個明確的定論,宮裡一直沒人來收養這個孩子。
但好在丙吉以前受過劉據的恩惠,更是可憐這個嬰兒命運坎坷,便用自己的錢養着他,給他安排了郡邸獄中最乾淨的屋子,給他找了奶媽餵養,又因為這個孩子多次生病,怕他早夭,便給他取了一個“劉病已”的名字。
誰知不過兩年,又一場來自漢武帝的危機便向劉病已襲來,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漢武帝對自己的曾孫都不放過呢?
貧賤夫妻
在劉病已不到五歲的時候,漢武帝又身患重病,他依然選擇鬼神之說,找了一些望氣士來給自己看病。
望氣士說長安有天子之氣,而且是從監獄裡冒出來的,漢武帝聞言令人把長安二十六座監獄中的犯人全部殺掉。
在巡查到丙吉所在的監獄時,丙吉擔心劉病已,一把將他護在了身後:“此乃皇帝後裔,你們誰敢動,就算是布衣百姓都不能隨意冤殺,更何況皇家血脈。”
就這樣,丙吉守了一晚上,劉病已是毫髮無損,來人見狀也只能回宮將此事報告給了漢武帝。
漢武帝聽言,才想起來了自己的這個曾孫,愧疚之中當即大赦天下,將所有罪犯都放出了監獄。
不過幾天,漢武帝便駕崩了,臨終留下兩道遺詔,第一是霍光、上官桀等為輔政大臣,封侯;再就是恢復了劉病已的身份,將他重新“寫入族譜”,收養掖庭。
此時的皇帝是漢武帝的兒子,劉病已的“叔爺爺”漢昭帝。
漢昭帝也不過才八歲,是武帝的小兒子,並不算是嫡系,真從法理上來說,劉病已比漢昭帝還要“嫡系”,但他只不過是個失勢的皇子,說白了就一個孤兒,此刻這種法理上的優勢,對他來說並不算一件好事。
劉病已生活在掖庭之中,按照規格是可以享受到最高的衣食供給的,而掌管府庫的官員竟然說皇帝沒下令,所以不能給劉病已最好的待遇。
但好在此時的掖庭令張賀以前是劉據的家吏,他便和丙吉一起用自己的錢來養育劉病已,不僅讓他吃飽穿暖,還供他讀書。
等到劉病已十六歲時,張賀更是想把自己的孫女嫁給劉病已,但張賀的弟弟張世安卻是死活不同意,覺得張賀此舉定然會惹得漢昭帝不滿意,給自家招來禍端,張賀無奈之下也就此作罷,但誰知不久之後,劉病已的緣分就來了。
原來皇宮的染坊之中有一個勞役名叫許廣平(暴室嗇夫),他因為犯罪而受了宮刑,但好在之前就有一個女兒許平君,和內者令歐侯氏訂了親。
許平君十五歲時準備出嫁了,結果歐侯氏家的那個兒子病死了,許平君就這麼成了個未過門的寡婦。
許平君的母親擔憂女兒的幸福,便也找了個看相的術士來給許平君相面,結果術士看相之後一盤算,便對許平君的母親斷定,你這女兒,日後當真是貴不可言。
張賀聽了這件事情,覺得許平君定然不是凡人,便請許廣漢喝酒,二人就這麼在酒桌上敲定了劉病已和許平君的婚事,回到家許平君的母親一聽還非常生氣,自己的女兒可是貴人,怎麼能嫁給一個無依無靠的落魄王孫呢?
但終歸許廣漢已經答應了張賀,劉病已和許平君最後還是成了婚,二人婚後也是相敬如賓、琴瑟和鳴,夫妻感情非常好,並在一年後生下了兒子劉奭。
劉病已此時雖然已有才學,而且賢名遠播,但他的出身確實尷尬,所以依舊沒有什麼榮華富貴,本來應是“貧賤夫妻百事哀”,雖然日子苦點,但二人心心相印,也算是能相濡以沫,可誰也沒想到,很快劉病已就要轉運了。
元平元年,漢昭帝去世了,此時的朝中全被霍光所把持,他立了漢昭帝的侄子劉賀為帝,但劉賀登基後只知道縱情享樂,荒淫無度,惹得天怒人怨,這個皇帝連一個月都沒當到,就被霍光給廢了。
那麼又該選誰當皇帝呢?此時劉詢的貴人丙吉又發力了。
丙吉此時已經升任了大將軍長史,就在霍光帳下,在他的勸諫下,霍光果然把目光看向了劉病已。
一來劉病已出身雖然尷尬,但的確是根正苗紅,是漢武帝的嫡系子孫,而且劉病已是孤家寡人,無權無勢,最好控制。
就這樣,霍光擁立了劉病已為皇帝,而且覺得劉病已這個名字太不好聽了,就給他改了個名字,劉詢,這便是漢宣帝。
那麼許平君呢?作為皇帝的髮妻,她就會從此成為“貴不可言”之人了嗎?
故劍情深
在劉病已改名劉詢,繼承大統之後,許平君自然也被接進了皇宮,但一開始只是冊封了一個婕妤的身份,這在當時算是皇后之下第一人了,為什麼許平君沒有直接被封為皇后呢?
原來雖然劉詢當了皇帝,但朝政大權依舊都掌握在霍光的手裡,霍光表示想把大權交給劉詢,讓他親政,劉詢也是根本不敢接受,還是讓霍光掌管朝政。
但劉詢對於霍光,一直是又怕又恨,以至於每次和霍光在一起時,劉詢都會感覺似乎有人在拿針扎自己,這種如芒在背的感覺,讓劉詢越來越小心翼翼,在冊立皇后這種大事上,劉詢更是多加忍耐。
劉詢忍耐,下面的大臣們都活絡了起來,紛紛向劉詢進諫,希望劉詢能夠看上自己家的女兒,霍光也是向劉詢進獻了自己的女兒霍成君,想繼續延續霍家外戚的勢力。
但這些美女佳人、大家閨秀,劉詢一個都不喜歡,他喜歡的只是自己的髮妻許平君,只有許平君在自己最失意落魄的時候嫁給了自己,這麼多年一直恪守作為妻子的責任,自己怎能在這種問題上拋棄她呢?
劉詢心裡,配當自己正宮娘娘的人,只有一個許平君,在愛情的鼓勵下,劉詢終於打定了主意,他準備用一種最浪漫的方式向眾人宣布,許平君才是自己從一而終的真愛。
第二天早朝之時,看到眾人又因為皇后之事爭執不休,劉詢便突然一笑,對大臣們虛虛按了按道:“眾位卿家,皇后之事暫且不提,今天朕想請眾卿家幫朕找一樣東西。”
大臣們聞言都看向了劉詢,不知道他這是什麼意思。
劉詢見狀又道:“朕在早年四處遊歷之時,曾經帶有一把佩劍,這把佩劍陪着朕走遍了三輔之地,是朕這麼多年以來的舊物了,可惜這把劍前不久丟失了,眾卿家可願為朕尋回這把舊劍啊。”
大臣們聽了皆是面面相覷,不知道劉詢這是什麼意思,過了一會,才有心思活絡的大臣聽懂了劉詢的話外音。
很顯然,劉詢連一把劍都這麼懷念,都不想丟棄,那就更不要說以前的人了,在冊立皇后的問題上,劉詢一直都是有着自己的心思的,那就是很早就陪伴着他榮辱與共的許平君。
一時間,就連霍光都不好說什麼了,畢竟劉詢如此念舊情,總不是一件壞事,他能對陪自己這麼多年的許平君深情厚誼,那對自己這個擁立了他的從龍之臣,之然也不會忘記,眾人們也是被劉詢的不忘舊情給感動了,紛紛請求立許平君為皇后。
就這樣,許平君終於被劉詢立為了皇后,圓了二人榮辱與共的夫妻之情,而“故劍情深”,也便作為一段佳話流傳了下來,這不僅是皇帝不忘舊情的見證,更是一個男人對於結髮妻子的許諾。
但這俗話說得好:“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
劉詢和許平君的幸福生活很顯然還沒有來到,不但如此,一場針對許平君的陰謀就此展開了。
南園遺愛
霍光雖然是默許了許平君當皇后,但卻還是想敲打敲打劉詢。
按照慣例,許平君的父親許廣漢是要被封侯的,但霍光以許廣漢受過宮刑,並非完體,如果封侯會失了朝廷體面為由,不讓劉詢給許廣漢封侯,劉詢也是默默接受了,一直過了一年,霍光終於對劉詢滿意了,許廣漢才被封為了昌成君。
霍光是沒什麼事情了,但他的妻子霍顯和女兒霍成君卻一直耿耿於懷,霍顯非常想讓女兒霍成君成為皇后。
過了三年,機會來了,許平君懷孕了,在分娩時卻突然身患疾病,女醫官淳于衍前往宮中為許平君看病,恰好淳于衍的丈夫想調動工作職位,霍顯看到這個機會,就對淳于衍道:“你我這是相互幫忙啊。”
隨即便又對淳于衍低聲道:“我女兒一直想當皇后,這件事情還要着落在你的身上。”
最終在霍顯的授意下,淳于衍帶着生附子進宮,給許平君吃下了,但孕婦是絕對不能吃生附子的,不然會有性命之危。
果然許平君吃了生附子之後,藥性相衝,沒過多久許平君就死了,年僅十九歲,直到此時,霍光才知道了這件事情,但木已成舟,霍光也只能選擇隱瞞下來,而霍成君也如願以償地當了皇后。
可劉詢也不是傻子,本來只是身患微恙的許平君,竟然就這麼不明不白地死了,誰都能看出來不對勁,他也知道這件事情一定和霍家脫不開關係,但他還是選擇了隱忍。
一直又過了四年,霍光去世,劉詢終於可以將朝政大權接到自己手上,霍家子弟也紛紛覺得事情不妙,他們竟然狗急跳牆,想要發動政變。
經過兩年的準備,劉詢羽翼豐滿,他果斷出兵,將圖謀不軌的霍家子弟們一網打盡,霍光的兒子霍禹被直接腰斬了,霍成君也被廢了皇后之位,霍顯和霍光的其他親人也都被斬首,一場大屠殺,竟然足有數千人為至喪命,劉詢以最血腥的手段為許平君報了仇。
從此之後,劉詢才終於是說一不二的皇帝,西漢也再次中興,史稱“昭宣中興”,而對於許平君劉詢也是非常懷念,將她安葬在了杜陵南園,經常前往悼念許平君,這也就又有了一個“南園遺愛”的典故。
而從此之後,劉詢也是由於過度思念許平君,再加上國事操勞,漸漸的身體越來越不好,最終在四十三歲那年就駕崩了,也算得上是“情深不壽”了。
劉詢自幼孤苦伶仃,好不容易有了一個願意陪他攜手並肩走下去的許平君,可卻這麼被權力之爭給害死了,這當真是令人無奈。
以前也有過“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年,結果就當了十八天皇后”的故事,但那終歸是人們的杜撰,可許平君陪伴劉詢走過了最難的時刻,也不過當了三年的皇后就此香消玉殞,這卻是真實的故事。
如果劉詢能夠未卜先知的話,不知道他是否會願意遠離皇位,來換自己和許平君二人平安喜樂,恬淡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