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的生意難做、錢難掙,特別是當下疫情期間,許多為生活奔波的普通人都叫苦不迭。我近期也是放下文案寫作,着重於去做市場調研,目的就是想力爭能給社會上普通的創業者們,推薦一些更好的項目或案例,提供一些啟發或思考,這是初心。
當下,對於普通生意人而言,保本微利,已經是一種奢求,更不要說掙大錢了,而我近期所接觸的這幾個普通人,一個月賺3萬+,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我在這裡給大家介紹一下,僅供參考。
老易,潮汕人
社會上快餐行業,大家可能都會有所了解,對於一些城市上班族而言,一份快餐十幾元,菜品豐富,既方便又實惠。那麼,老易就是做這行的,一個月收入基本穩定在3萬+,你不要不相信,就是一個路邊攤。
那麼,老易是怎麼做到的呢?這是關鍵。快餐店的快餐,幾乎都是論份賣的,分量的多少沒有標準,而老易的快餐是論斤賣的,就是一個攤位,一輛快餐車,上面十幾種菜品任選,然後按重量付款,1.8元一兩,不論是雞魚肉蛋還是青菜蘿蔔,飯免費吃,湯免費喝。
老趙出攤的地點,也是選擇在工業區路口,通過幾天的觀察了解,他每天銷售收入都能實現3000元左右,純利潤肯定是3萬+。要不說潮汕人做生意聰明,老易就是很好的例證。
小趙,山東人
在我所接觸的深圳做小生意人的群體中,小趙夫妻算是最能吃苦的兩口子了,就是這一對沒進過大學門的山東小夫妻倆,每月都能穩定收入3萬+,並且做得就是市場上非常普通的小生意。
每天早晨六點,夫妻倆都準時出車,妻子開的是電動三輪,上面裝上許多在家做好的蔥油餅(也稱千層餅)、牛奶、豆漿和米粉,固定攤位早晨就是在地鐵口,下午在工業區路口,消費群體都是一些早晨趕地鐵的和工廠的上班族,基本都是老客戶。
小趙開的是網約車,一般六點出車,也是在趕早高峰。另外他還兼職在做某些網約車平台推廣,市內各個汽車充電站,既是他車充電的地方,也是聯繫業務的場所。
收入情況:妻子一個月收入能維持在12000元以上,小趙跑網約車月收入也基本是在這個水平,其他就是小趙的兼職推廣收入,一個月也能收入五六千,夫妻倆加起來月收入3萬+。
林老闆,湖南人
剛到深圳,林總早期是做一家汽車4S店的銷售經理,老婆就是自己手下人,所以說,夫妻倆開始都是做銷售的,對生意門清。三年前,夫妻倆一起選擇離崗創業,選擇的行業,就是社區凈菜領域。
開始時,就是一家60平方左右的店面,選址在有4000戶居民小區的門口,當下每天的銷售收入,基本都能維持在6000元左右。據我比較深入的了解,凈菜行業的銷售凈利潤,基本能維持在25%左右,就這樣一個店,每月穩定收入3萬以上。
林總現在已經算是一位實實在在的深圳小老闆了,據說已經開了三家分店,看夫妻倆每天出行的派頭,已經不是一個小生意人了。
綜上所述,以上這些小生意,經營者都是普通人,就是在眼下經濟時期,依然能做到月收入3萬+,這確實不容易,但也有自身的道理,那就是作為一個小生意人,要聰明、刻苦,還要有能力,這是關鍵。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交流這麼些,感謝閱讀。
我是實體經濟守望者,搜索關注“實體經濟守望者”微信公眾號,有更多創業知識和項目,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