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民在江里撈出72厘米長鐵柱,送廢品站賣了65元,專家:全國唯一

2022年07月03日10:04:15 資訊 1588

上世紀80年代,在嘉陵江上,一位漁民正在撒着網,突然漁網似乎被什麼東西拉住了,漁民覺得自己能滿載而歸時,一根鐵柱子卻漸漸露出了水面。

漁民費了老半天的功夫,才將這一根沉重的鐵柱子慢慢從江底下撈起來,江底的泥沙都讓漁船附近的江水攪得更加渾濁起來。

看到不是滿滿一網魚之後,漁民有着些許失望,想着自己拿着這一根在江水裡泡了許久的鐵柱,根本就沒有任何用處。

但是撈都撈上來了,這位漁民也不想把這個大傢伙再次扔到江里,自己這樣做,之前不就是白費功夫了嗎?

於是,這位漁民在忙活完之後,直接將漁船靠岸,徑直來到了廢品回收站。

漁民在江里撈出72厘米長鐵柱,送廢品站賣了65元,專家:全國唯一 - 天天要聞

廢品回收站的老闆也很少見到這樣一塊經過雕刻的、重達90公斤的鐵柱,立刻開出了65元的價格。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65元還是一個不小的數字,漁民也覺得這次賣廢品是意外的收穫。

賣廢品的錢遠遠超過了一網魚給他帶來的收益。

拿到這一筆不小的財富後,漁民從江中撈起90公斤鐵塊賣了65元的消息自然是不脛而走。

一根廢鐵居然可以賣到高價,這樣的消息被文物局得知以後,文物局的成員隨即趕到了廢品回收站。

經過查看,專家們確實在鐵柱上看到了一些非同一般的符號還有文字。

漁民在江里撈出72厘米長鐵柱,送廢品站賣了65元,專家:全國唯一 - 天天要聞

表現出了購買意圖的文物局專家們,又和廢品回收站的老闆開始了討價還價。

最後,文物局的工作成員,用了3倍的價格,花了兩百元才將這根鐵柱贖回來。

這根在嘉陵江沉睡多年的鐵柱,到底又隱藏着什麼奧秘呢?

不一樣的鐵柱

文物局的專家們將鐵柱帶回博物館之後,就對它進行了清理工作。

表面的一些泥垢還有污漬都被去除之後,這根鐵柱慢慢露出了它的真實面目。

整根鐵柱的長度是75厘米、直徑大約在25厘米左右。

漁民在江里撈出72厘米長鐵柱,送廢品站賣了65元,專家:全國唯一 - 天天要聞

很有份量的鐵柱,專家們也猜測不到有什麼其他的用途,一直在水裡泡着,很大可能是充當橋墩。

而且在經過清洗之後,鐵柱上面的文字也變得清晰可見。

一些鳥篆文出現在了文物局專家們的面前,而鳥篆文又有着極其悠久的歷史。

鳥篆興盛於春秋戰國時期,是吳國越國等南方國家才會用到的文字。

越王勾踐劍上的許多文字,就是張牙舞爪的鳥篆,楚國人使用的文字也是鳥篆。

鳥篆作為一種裝飾性的藝術文字,顯示了一個國家的繁榮富強。

漁民在江里撈出72厘米長鐵柱,送廢品站賣了65元,專家:全國唯一 - 天天要聞

而經過研究,專家們發現,鐵柱上的鳥篆文竟然是起源於漢武帝時期。

漢武帝時期,在長江流域的這根鐵柱上又有着哪些故事呢?

漢武帝時的橋墩

漢武帝作為歷史上有名的皇帝,十六歲就登上了至尊之位,其文治武功也是令後人讚歎的。

漢武帝執掌大權期間,他也做出了許多政績,其中就包括了大興水利。

在漢武帝的一聲令下,全國上下幾個大型的水利工程拉開了序幕,其中就包括了漕渠、白渠龍首渠、六輔渠。

而興修水利,確實也有很大的必要性。

漁民在江里撈出72厘米長鐵柱,送廢品站賣了65元,專家:全國唯一 - 天天要聞

離開了這些水利工程,農民的生活將會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中國的農民數量眾多,也有着許多良田,但是古時候人們可沒有能力修建什麼大壩、水電站來調節河流的流量。

一向看着老天爺臉色吃飯的農民們,根本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大水。

洪澇災害自古以來就困擾着農民還有封建王朝的統治者們。

而且漢代以後,儒家思想慢慢佔據了統治地位,天子也藉著儒家思想不斷加強中央集權。

但是,儒家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約束着天子。

漁民在江里撈出72厘米長鐵柱,送廢品站賣了65元,專家:全國唯一 - 天天要聞

要是時運不當,發生了天災,大臣們可就免不得在私下議論是不是皇帝失德,上天才會降下災禍。

統治者們一方面是出於百姓的生計考慮,保證農民的生存,自己的統治基礎才會牢固。

另一方面皇帝們也不想被大臣們打上昏君的標籤,為了自己的名聲,他們也不得不重點處理起了全國上下的災害。

在這些自然災害中,幾乎每年都會發生的,就是大大小小的洪澇災害了。

而在長江還有黃河流域,到了夏季的降雨期,洪澇災害更是讓無數人都流離失所。

漢武帝的治水成就,在中國水利工程發展的歷史上,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在經濟、政治上的影響也是空前的。

漁民在江里撈出72厘米長鐵柱,送廢品站賣了65元,專家:全國唯一 - 天天要聞

這根重達90公斤的鐵柱,見證了漢武帝大興水利的重要時刻。

這根鐵柱在當時是作為一座極為牢靠的橋墩,矗立在嘉陵江里。

我們難以想象,在古代,90公斤重的橋墩,大大小小依次排列在河道上。

而在古代物質條件很是匱乏,鐵器之類的金屬產量也遠遠比不上現在。

為什麼漢武帝要如此勞民傷財,使用這麼多鐵質橋墩呢?

作為依山而建的城市,重慶自古以來就依山傍水,有着許多的河道。

漁民在江里撈出72厘米長鐵柱,送廢品站賣了65元,專家:全國唯一 - 天天要聞

古時候,重慶的陸地交通並不便利,到處都是山地,走水路明顯更加方便。

所以,百姓們為了方便出行,就有着強烈的在嘉陵江上修路造橋的需求。

而嘉陵江發源於秦嶺,是長江的支流中流域面積最大的一條大河。

其長度在長江眾多的支流中排第二,僅次於雅礱江,而流量也排第二,僅次於岷江

流域面積大,意味着到了雨季,其蓄水面積也很大。

中國東部沿海還有南部大部分地區,降水都是受到了東南季風的影響。

漁民在江里撈出72厘米長鐵柱,送廢品站賣了65元,專家:全國唯一 - 天天要聞

受東南季風影響的區域,氣候上的表現均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乾旱少雨。

降水量的季節差異很大,一到夏天,河水就開始不斷上漲。

所以要在流域面積最為廣泛的嘉陵江上修一座大橋,工程自然也不能馬虎,一定要使用當時最堅固的材料。

在生產力低下的時代,想要修建一座堅固的橋樑極為不易。

漢武帝下令在全國上下徵集能工巧匠,集思廣益。

於是,古人們便想出了用鐵柱來固定橋樑,充當橋墩的辦法。

漁民在江里撈出72厘米長鐵柱,送廢品站賣了65元,專家:全國唯一 - 天天要聞

用這樣的辦法造出來的橋樑,自然很是穩妥,相信這座橋樑也確實造福了一方百姓。

但是我們也可以從這根鐵柱中推測,漢武帝治水的後果,其實是有得也有失的。

為什麼會這樣說?

縱觀漢武帝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由於他一生的功績,後人對他的評價大多都是一代明君。

漢武帝在位時期,他所下令在全國上下興修的大型水利工程就有十多個。

而類似於用90公斤鐵柱來加固橋樑的做法,相比起這些水利工程來說就是小巫見大巫。

漁民在江里撈出72厘米長鐵柱,送廢品站賣了65元,專家:全國唯一 - 天天要聞

像橋樑這樣的小型工程,數量只會更多,而使用到的鐵柱也會數以百計。

這些項目也確實在灌溉農田、調節氣候等方面發揮了很大的積極作用。

秦始皇把自己的統治稱為“水德之始”,修建了靈渠,只不過秦王朝很短命。

與綿延了幾百年的漢朝相比,漢武帝的水德明顯更加長命。

漢武帝也開創了繼戰國之後,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大興水利的高峰期。

我們只看到了那些成功的水利工程,讓廣大區域都變成了良田,但是卻忽視了許多失敗的項目。

漁民在江里撈出72厘米長鐵柱,送廢品站賣了65元,專家:全國唯一 - 天天要聞

河東渠田、褒斜道、朔方渠等水利工程就在不同程度上面臨著大大小小的問題。

由於設計不合理,這些失敗的水利工程運行起來遠遠沒有達到預計的效果。

而從用90公斤鐵柱來加固橋樑這樣的做法,我們也可以推測,當時一個小型的項目就已經耗費巨大。

水利工程也不是什麼立刻就能見到成效的項目,它的前期投入很是巨大。

即便是放到現在生產力較為發達的時代,一座大型的水電站前期需要的投資也是以億為單位的,而得到回報卻需要好幾年的時間。

何況在距離當今兩千年前的漢朝,人們沒有先進的技術,只能靠着人力去完成所有的事情。

漁民在江里撈出72厘米長鐵柱,送廢品站賣了65元,專家:全國唯一 - 天天要聞

雖然漢武帝時期,漢朝的經濟已經慢慢從休養生息中恢復回來,人民的日子也越來越好,但是要處理長江還有黃河的水患,興修水利依然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這些措施都損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還有財力。

所以後世的統治者們,對這些勞民傷財的大型工程都是三緘其口,能不興修就盡量避免。

在給中央政府造成了巨大的財政壓力之後,統治者為了轉嫁壓力,不得不提高賦稅。

這樣,壓力就來到了廣大的農民身上,增加賦稅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劇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之間的矛盾。

古時候的農民日子本來就不好過了,一不留神就會從自由的農民變成地主的佃農。

漁民在江里撈出72厘米長鐵柱,送廢品站賣了65元,專家:全國唯一 - 天天要聞

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水利工程前期的投入,也是來自與廣大的貧苦百姓。

而這根在江水中浸泡了兩千多年的鐵柱,同樣也見證了古代農民們的艱苦日子。

價值之高

專家們對這根歷史悠久的鐵柱也感到極為震驚,在水中泡了兩千年,居然還能保存完好。

按照常理,漢武帝時期的冶鐵技術並不成熟,西漢時期僅僅是將鐵器運用到了軍事領域。

所以,鐵器無論是從產量還是從質量上,都遠遠達不到存放兩千年不被腐蝕的標準。

冶鐵技術真正成熟還是在南北朝時期,那時人們已經漸漸掌握了灌鋼法

漁民在江里撈出72厘米長鐵柱,送廢品站賣了65元,專家:全國唯一 - 天天要聞

在此之前,人們鍛造鋼鐵,一般都是採取熟鐵低溫冶煉的方法,鋼鐵並不能很快地融入其中。

南北朝以前生產的鋼鐵,一般雜質都比較多,鋼鐵中殘渣的含量較高。

這也就導致了漢朝時期鋼鐵的強度、韌性、耐久性都遠遠比不上南北朝之後。

南北朝之後,人們漸漸將熟鐵還有生鐵融合在一起冶煉,得到的鋼鐵在各個方面都完全超過了漢代的鋼鐵。

所以漢武帝時期的鐵柱,能夠保存至今,還一直沒有被流水完全鏽蝕,確實也是一大奇蹟。

而其他的加固橋樑的鐵柱,似乎沒能逃過被鏽蝕的命運,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化為了灰燼。

漁民在江里撈出72厘米長鐵柱,送廢品站賣了65元,專家:全國唯一 - 天天要聞

這根鐵柱之所以珍貴,是因為迄今為止中國僅僅只發現這唯一一根用做橋墩的漢代鐵柱。

鐵柱上還有幾個文字裝飾,這件歷史悠久的文物,也就有着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和收藏價值。

物以稀為貴,因其獨一無二,專家們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給出的估價就在三億元人民幣。

專家們驚嘆這根鐵柱保存完好的同時,對其材質也很是好奇。

但是專家們卻無法在不破壞這根鐵柱的前提下,仔細查驗這根鐵柱的成分。

要想完全弄清楚就必須取樣,這樣的做法無疑是在破壞文物,是不可取的。

漁民在江里撈出72厘米長鐵柱,送廢品站賣了65元,專家:全國唯一 - 天天要聞

鐵柱對於探究漢武帝時期的水利工程項目有着巨大的文化價值,它也從側面反應了當時人們的現實生活。

這根鐵柱被文物局妥善保存了一段時間,後來又送到了四川省博物館安放。

從價值僅僅65元的廢鐵,成為了在中國獨一無二、價值3億的文物,中間的過程一波三折。

這跟鐵柱也成為了四川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專家們也慶幸,好在他們及時出手,否則一件珍寶不知道還要在廢品回收站雪藏多少年。

要是沒有文物局的成員們,被污漬掩蓋的文物說不定真的要變成一堆破銅爛鐵了。

而因為無知,損害文物的現象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也是屢見不鮮。

漁民在江里撈出72厘米長鐵柱,送廢品站賣了65元,專家:全國唯一 - 天天要聞

許多人為了一己之私,擅自將文物據為己有,他們也沒有能力將一些文物妥善保存,還拒絕上交文物局。

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有時也可以看到,一些開發商為了自身利益,未經允許私自拆除一些歷史悠久的文化建築。

而等待這些文物的命運,或是幾經轉手流入黑市,或是在人為因素下變成了灰燼。

但是在當前,我們也漸漸明白了這些歷史遺迹所承載的精神文明價值,不再以破壞古建築為代價發展經濟。

最後,也希望我們能夠善待文物,尊重歷史。

-完-

編輯 | 不誤小星星

資訊分類資訊推薦

范瑋琪力挺陳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來,好姐妹makiyo也補刀 - 天天要聞

范瑋琪力挺陳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來,好姐妹makiyo也補刀

#陳建州風波牽連多位明星#近期,台灣省藝人陳建州性騷擾事件越演越烈,已經有三位女藝人大牙、郭源元和黑澀會美眉妖嬌出來指控陳建州對她們的性騷擾行為。陳建州妻子范瑋琪則發文力挺老公。范瑋琪發文表示自己孕期一直在家,外出黑人一直陪同,黑人不可能存在帶女性回家的可能。
一戰華工的珍貴照片 - 天天要聞

一戰華工的珍貴照片

赴歐勞工上船前消毒洗澡,發放印有編號的外衣、褲子、腰帶及內衣、草帽及鞋襪等,還統一配置毛毯、鋪蓋、水杯和鐵飯碗的工具包,並在離國前集中在威海等地稍作軍訓。
陽後還有這個後遺症,向風而行徵文 - 天天要聞

陽後還有這個後遺症,向風而行徵文

#頭條創作挑戰賽第二期#​#暖冬的生活記#​#電視劇向風而來行徵文#​最近我右側的眼睛好難受,每天睡醒就然糊糊的,一天感覺看東西不太清楚,視力下降很明顯,頭也暈暈的,悶悶的,不是很舒服。我不知道其他人陽後有沒有這個癥狀。
北大高材生感嘆道:“這輩子我就沒說過幾次真話!” - 天天要聞

北大高材生感嘆道:“這輩子我就沒說過幾次真話!”

我有一個姓於的朋友,大家都管他叫老於。老於今年五七多歲,北大畢業,清華讀的碩士,北師大讀的博士,妥妥的學霸。他現在是一家廳級單位的副總工,待遇也不錯。在我們這些人眼裡,那可是人中龍鳳,幾乎是神一樣的存在。有一次幾個朋友一起喝酒,喝多以後,大家照例吹捧這位學霸朋友。
畫家把字畫作價3萬放老闆店裡寄賣,老闆索要2成傭金,被畫家拒絕 - 天天要聞

畫家把字畫作價3萬放老闆店裡寄賣,老闆索要2成傭金,被畫家拒絕

街上有那種賣字畫的店鋪,這種店鋪非常的少,因為懂畫的人也少。店鋪的老闆是個愛畫之人,不是名家的畫,只要是畫的好,價格合適,他也會收下,或者幫忙寄賣。王立是一名沒有任何名氣的畫家,經常會拿一些畫到店裡寄賣,幾百到幾千的價格都有。這一天,王立又拿來一幅畫,說是要寄賣。
04年遼寧老漢撿石頭修豬圈,發現"白髮人頭",專家趕來:終於找到了 - 天天要聞

04年遼寧老漢撿石頭修豬圈,發現"白髮人頭",專家趕來:終於找到了

二〇二二年,很多很有名的節目被網友們重新翻出來,比如《今日說法》,網友們甚至還列出了必看節目單。說到必看的“電子榨菜”,網友們紛紛調侃起了一檔節目,它十分喜歡以農村口耳相傳的驚悚故事為開頭,經過不斷的探索,最終以科學的手段解釋靈異現象,它就是《走近科學》。
運河拾韻:愛的波濤(十三) || 朱鈞賢 - 天天要聞

運河拾韻:愛的波濤(十三) || 朱鈞賢

作者:朱鈞賢 攝影:竹葉青“老闆,還有什麼吩咐?”雪娟和素英同時止步,愕然的轉過身來。徐文琪將手中的鋼筆在桌子上敲了敲,注視了她們一眼,道:“還有幾個問題要對你講一講,我們飯店是食品服務性質的,首先必須要求清潔和衛生,還有的是要注意服務態度必須熱情周到,使客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