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周亮同事加鄰居快20年了,在我心中他是個無所不能的才子,可到底才高“幾”斗,我還真難定量,因為他從不參“賽”。
幾天前,當我在辦公電腦上點開由他創建並仍在更新的中國石油東北化工銷售公司“量價配合”“價格到位率”“縮差”“價格趨勢”智能模型時,被那清晰、直觀、快捷、交互......“魔盒”般強大的智能數據及分析系統唏噓不已,慨嘆之餘更被製作人周亮的專業水準和知識廣博而折服,也驅使我更想深入走進周亮,探詢“魔盒”製作的全程。
1989年從遼寧省師範大學物理專業畢業的周亮來到了當年的中國石油撫順石化公司乙烯高中,一年實習期滿後他成為了學校里最年輕的班主任,並帶領這個班出色的走完高中學業,幸福的踏上各自“列車”。隨即,學校全新的“計算機課”由他開講,直至他被企業的計算機情報中心“挖走”。再後來,到了中國石油東北化工銷售從網絡管理員到統計員和現在的信息價格管理員。
“追求工作效率和質量”是周亮給自身工作畫出的基本底色,由此帶給他對工作“理想化”的不斷追求與自我超越。
進入2020年,東北區域一批大型民營石化項目相繼建成投產,東北地區的化工產能急劇增長,加之全球疫情影響,中國石油東北化工銷售公司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2021年3月的中國石油集團公司市場營銷工作會議為身處困境的東北化工銷售公司點亮了航燈。該公司迅速制定出《推進化工產品市場研究方案》,並將其中“量價配合考核研究”的重任落到了周亮肩上,同時明確劃定了2021年5月31日前完成。在專項工作會上,時任該公司總經理石振東在對“量價配合考核研究”的定位提出:“能直觀的辨別出公司所銷產品在銷售過程中的‘量’‘價’間的變化,並能從數據中清晰地發現背後的走向和規律性的東西,讓管理者能夠與數據‘對話’,為公司精準把握化工市場動向提供科學的施策依據”。
周亮以其多年的工作經驗和積累,借力相關平台的技術支撐和有關單位的成功案例,在一個半月的時間裡便量身打制出一套契合本位營銷實際的“量價配合考核”智能模型,同時又開發出了一套與之匹配的“價格趨勢”智能模型。“模型”將考核的17大類化工產品、160餘種牌號產品,以及“對標”的同行業產品銷售信息全部囊括其中,使用者只需一個“點選”,“模型”便可彈出產品“月”或“日”之間真實的量、價關係、盈虧排序、“優劣”時點等。同時,“模型”展現時產品的色彩“區分”、柱形“排序”、餅狀“佔比”、曲線“走勢”......更讓使用者對所需信息一目了然,為營銷的精準把控提供了可靠依據。
2021年8月,一直處在低迷市場中的橡塑產品開始出現“抬頭”趨勢。按照銷售計划進度,此時該公司的橡塑產品已欠量2萬餘噸,根據常規策略應及時跟銷補上欠量。然而,“價格趨勢”智能模型顯示出後續還將有大的“抬頭”,該公司管理者審時度勢,把控銷售節奏,保住了效益的流失。
2021年7-12月,該公司在開展的“趕‘一流’、樹‘標杆’專項勞動競賽”中,將“量價配合”模型作為了考核的重要依據。
2021年底,該公司管理者在對“量價配合”考核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對“價格到位率”的講評與考核,並將此為靶心展開系列工作。在公司管理者的指導下,周亮又打制出一套“價格到位率”和“縮差”智能模型。2022年,在“營銷提質”“管理提檔”的步伐下,該公司在內部業務系統中掀起了“價格到位率”專項業務競賽,無疑“價格到位率”的智能模型成為了“賽道”上的終極裁判。
隨着“模型”在該公司內部的廣泛使用,公司管理者對“模型”提出了更高要求:簡約、快捷、統一、規範,同時消除營銷環節中的各種優惠政策給“量價配合”考核帶來的“雜音”,要將“模型”成為公司的“周講評”和“月考核”的有力工具。
2022年3月初,瀋陽地區疫情復燃,被封控家中22天的周亮“閉關”潛心打磨每套“模型”,並實現了“模型”在改版升級後對前期運行中出現弊端的有效化解,極大地提升了該公司數據處理效率和管理效能。
出色的工作業績和追求極致的敬業準則,讓周亮成為了該公司2021年度勞動模範。採訪中,當我問及他為何總是在追求工作的完美時,他嬉笑回答:“我喜歡追求工作的完美,當一次次完成自我的追求,那過程中的所有煎熬就是我生活中最好的‘佐料’”。(鍾曉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