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有個瓜,網紅lu一絲離婚反轉了,這個故事來龍去脈比較長,大概就是一個網紅和前夫離婚撕逼搶孩子,樹立獨立女性人設,結果最後發現倆人其實一直沒分開,耍了大家一圈的事。(不具體說了,感興趣的可以去搜搜。)

但是我看到某些粉絲說,這個博主應該家裡很有錢,做自媒體是玩,我實在是想笑哈哈哈哈。

(太喜歡留幾手的這句話了,有錢誰還干這行。話糙理不糙)我也分析下她是不是富二代,再隨便寫點自媒體的事。
網紅的人設是真的
還是假的?
這個問題,其實得區別的看待。有的網紅是人設型的,而有的不是。比如說垂直行業的博主,分享專業知識的,曬下自己技能的,不帶入自己多過私生活的,基本是不存在這個問題。因為沒有人設,何來崩塌?
而某些生活方式類的博主真的是靠人設生存。立獨立女性的,立有錢辣媽的,立情侶感情好的,立富二代人設。。。他們就是靠立人設吸引流量,接廣告賺錢的。

至於你們說的假不假的問題吧,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什麼都可能是造假的。下面都是我知道的:
某情侶人設博主其實是炒作。
某男性女權人設博主背地裡天天罵女的好騙。
某單身人設男健身博主天天約炮。
最誇張的是,某未婚美妝博主接不到廣告,於是想做母嬰博主,但是自己沒孩子啊,於是從親戚家借了個孩子,每次拍完照還回去。
所以你喜歡一個博主,不用太入戲了。。。
國內做自媒體真的是紅海
國內的自媒體競爭真的是非常發達和激烈,一個普通人為了做自媒體真的需要非常拼。生活就是圍繞着網絡轉,有熱點了,你得放下一切去追。因為大家都在死命的追,我認識的某新媒體大號,在疫情期間快速漲粉幾百萬,他們追熱點極其快,每次熱點一出36小時內必出視頻。我算了下時間,感覺怎麼算怎麼都不夠啊,難道他們不睡覺?後來他們才告訴我,是真不睡覺,因為他們有10個人,分為白班組和晚班組,出了熱點,白班組立刻把文案寫好,交給晚班組,晚班組通宵剪輯,早上白班組再修改,上線。這樣才能表現出一個博主“輕輕鬆鬆”追熱點的樣子。

再拿直播來說吧,直播也不是容易事,之前我總覺得沒門檻,後來自己嘗試了下,說了2個小時,嗓子就徹底啞了。(我真不知道李佳琦和viya都是怎麼天天直播的,我真覺得他們基因異稟。)聽說有些主播因為扁桃體老發炎,把扁桃體給切了。。。

如果你沒點技能,不會跳舞長的不好看沒特點也沒什麼專業知識,那做自媒體,更得付出加倍的努力了。
國內有個小夥子叫詠寧,做各種極限高空運動直播,靠打賞生存。最後墜樓死亡。

美國一個女的網紅,為博得注意力,從高空跳下導致下體撕裂。

美食博主高強度工作累死。

網紅抽脂死了,本質也是為了自己更瘦,加強業務能力。

這些都是這個行業競爭激烈的佐證。所以有些lu一絲的粉絲說,lu是富二代,家境好。我真是不敢認同,真富二代誰會做這行😭?富二代吃得了這個苦?
沒有人可以輕輕鬆鬆
做起來自媒體
在現在競爭這麼激烈的自媒體行業,除非你依靠mcn,天生就有流量,如果是單打獨鬥做起來號,必然是能力極強的,且付出得全部的努力。
但是一些外行朋友顯然並不這麼覺得。比如說,我有個朋友,3年前,他就跟我嚷嚷,要做自媒體了。3年過了,他依然跟我這麼說。於是我終於問他,進度咋樣啊。他說,他的團隊搭好了,文案找的某央媒的編輯,能力很強,剪輯找的某知名影視公司的剪輯,很nb。他再來統籌,3個人可以啟動了。

我說:你這個團隊一看就不可能成事的。
他說:為什麼?我找的人都挺厲害啊。
我說:你找的人,都是有退路的人,這個編輯,他給你寫的腳本不行,那也沒事,人家還可以回報社,有編製的。這個剪輯,剪的不行就拉倒了,人家也有飯碗。現在國內自媒體競爭如此激烈,你一個業餘的團隊,和專業的mcn競爭,還不想拿出全力,怎麼可能?
心理素質得極好
現在競爭這麼激烈,今天紅明天就過氣,做這行精神壓力極大,我周圍幾個同行朋友都抑鬱症,自媒體標配了。沒個抑鬱症你好意思說自己做自媒體的?

而且現在網上戾氣極重,去看看b站的up主,每個大點的up主下面都有很多惡意的評論。俗話說有多少人喜歡你,就有多少人討厭你。我有一個漂亮姐妹,美妝博主,就是分享一些自己的穿衣化妝心得。按理說也沒啥好噴的。但是每次她打開私信,我都看的很難受。全是找各種理由罵她的。罵她搔首弄姿引起別人注意,罵她不結婚沒人要,罵她奢侈敗家。
另一個朋友更慘,因為寫文章惹怒了一些人,被網暴。所有個人信息都被人肉出來放網上了,什麼電話家庭地址,甚至銀行卡里多少餘額都被扒出來了(我也不懂這怎麼做到的)。雖然後面肯定維權了,但是心臟不行真的不能幹這行。
接廣告,其實挺難的。
別看網上那種天花亂墜的自媒體一年能賺多少錢的分析,那都是特別特別紅的網紅。小網紅接廣告,真沒那麼容易。頭部10%的賬號會拿走90%的甲方預算,剩下腰部尾部的網紅分那可憐的10%。

能不能接到廣告,主要看幾點
1、粉絲量
2、賬號所處的垂直領域
3、甲方能不能看到你的賬號。。。
第一很好理解。第二也好理解,做美妝博主肯定比做中老年人賬號好接廣告。第三點,甲方能不能看到你的賬號。。。這點其實非常容易被忽略的。就是關注你的人群里,有沒有能決定預算怎麼花的,甲方和乙方。
像是之前有新聞說gq實驗室的公眾號,一年可以接到2個億的廣告。gq的粉絲量具體多少我不清楚,但是應該在百萬級,很明顯不是公眾號領域最多的。為啥能接到那麼多廣告?因為gq原來就是牛逼的傳統媒體,積累了大量奢侈品客戶資源,認識很多這種錢多的甲方。

而且這些甲方吧。。其實也不怎麼在乎轉化的。有次我和一個高端汽車客戶吃飯,他們說,他們投這自媒體就是很隨意,也不要轉化。畢竟誰也不會因為看了一篇微信公眾號文章就立刻去買車吧。。。我也想也有道理。。
(當然,寫了這麼多,
好像有點跑題了。。
也不是想吐苦水,
就是告訴大家,
不用真情實感太帶入某些網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