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智能手機有多方便,相信每一個使用者都有發言權。
進入信息時代,擁有智能手機的人越來越多,使用人群漸漸呈現出“低齡化”的趨勢,這讓原本給人帶來便利的智能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事故”。
不同於成人的心智成熟,很多低齡孩子在使用智能手機上往往很難把控,更容易出現沉迷遊戲、上當受騙等問題。與此同時,智能手機為孩子展現了更加豐富的世界,不再只拘泥於身邊人,易使孩子變得虛榮。
男孩因虛榮心給女同學發5000多紅包,女生父母拒絕還錢
前不久,河南一位爸爸就吃到了給兒子買智能手機的“虧”,悔之不及。
因為自己和妻子忙着上班,沒時間照顧放暑假的兒子,想著兒子已經12歲了,可以單獨在家,為了讓兒子餓的時候可以點外賣吃,就給兒子買了一部手機,並綁定了自己的銀行卡。
萬事俱備後,夫妻倆就全身心投入到了忙碌的工作中,平時也沒什麼時間管兒子。差不多兩個月後,一次偶然機會下,爸爸檢查兒子手機時才發現了問題。
本來給兒子買手機、綁定銀行卡,是為了讓兒子定外賣的,可這兩個月時間裡兒子的花銷金額大到離譜。
在爸爸的逼問下,兒子說出了事情,原來自從有了手機,兒子因為虛榮心的緣故,就在同學朋友面前擺起了“闊相”,開始狂發紅包,給朋友們、同學們發50、100元的紅包。
嘗到甜頭的朋友們自然少不了巴結兒子,在他們的“捧殺”下,兒子建立了一個好友群,每天都會在群里發紅包,並且享受着發紅包給自己帶來的和優越感。
通過粗略計算,發現兒子一共發出了8800元紅包,其中單單某一位女同學就收到了5000多。
緊接着,爸爸開始聯繫收紅包同學的家長,大人們一番友好溝通後,家長們也同意返還兒子發出的紅包。
偏偏這位收了5000多元女同學的家長認為,發紅包是男孩自願的,既然他犯錯了就要自己承擔後果,面對男孩父母的索要要求選擇了拒絕,還特地強調“誰家都不缺那點錢”。
爸爸索要多次無果後,女同學爸爸也開始惱羞成怒,直接甩出“你報警處理吧,我沒時間”一句冰冷的話。
這一事件背後,是兩個家庭的教育問題
事情被曝光後引發了網友們的關注和點評,有人覺得男孩和父母可憐,有人認為女孩和父親“吃相難看”。但縱觀整個事件,發紅包的男孩、收紅包的女孩,和他們的父母其實都存在很大的問題。
孩子因為虛榮心拿父母的血汗錢不當回事,顯然平時的財商教育並不到位,女同學對金錢也沒有清晰的概念。
這兩位父親也完全沒有負責任,更沒有幫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隨隨便便就把銀行卡綁定給孩子,且不定時查看孩子的花銷去向;面對別人家孩子犯的錯,女方父母一邊說不缺錢一邊拒絕退還,更是貪小便宜的表現。
在這場鬧劇中,看似智能手機是罪魁禍首,其實四個人的問題最大。
父母是孩子進入網絡時代的“把關人”
網絡、手機、電腦……對孩子來說其實誘惑,孩子不僅能從中學到有用的東西,更有機會接觸不良的信息和內容。
而父母,就是孩子進入智能時代的把關人,也應當盡到自己的引導和管束任務。上文中的爸爸能理智不給兒子手機或限制兒子消費的金額,也許不會有後面的麻煩。
無論是被騙花錢,還是佔小便宜收了錢,對孩子的傷害是最大的。他們不能正確認識網絡、使用網絡,父母難逃其咎。
所以說呀,在給孩子充分的上網自由前,父母就要想到一切可能發生的問題,提前預防、及時教育,才能為孩子保駕護航。
及時培養孩子的“金錢觀”,能在網絡世界“少吃虧”
手機和電腦被廣泛應用的今天,學生充值遊戲、打賞網絡主播、超額購物或消費……看似都是手機和電腦的錯,其實根本在於家長沒有培養孩子的金錢觀。
有正確金錢觀的孩子清楚知道錢的意義,錢是怎樣來的,應該如何合理支配,在面對自己或他人的錢時,往往知道不能逾越的界限,自然犯錯的幾率更小。
反之,孩子突然擁有了錢後就會肆意揮霍,甚至渴望得到大量的錢,進入自己理想的虛擬世界中。
所以歸根結底,網絡和手機並沒有錯,錯在於家長沒有及時的教育,孩子沒有正確的觀念,希望各位能引以為戒。